“五四与中国话剧”高端学术论坛在沪举办

发布者:戏文系发布时间:2019-05-28浏览次数:442

525日至26日,“五四与中国话剧”高端学术论坛在沪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上海戏剧学院、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主办,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上海戏剧学院中国话剧研究中心承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戏剧艺术》编辑部协办。

 

会议开幕式由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教授主持,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教授、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会长胡志毅教授分别致辞。黄昌勇教授指出,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430日曾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五四运动所彰显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举办“五四与中国话剧”高端学术论坛,是件特别有纪念价值的事情。对于中国话剧来说,“五四与中国话剧”是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因为中国话剧的变革与发展一直与五四保持着深刻的精神联系。胡志毅教授指出,100年前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转型的重大历史变革,中国话剧的发展也随着五四运动的开展进入到新的阶段, 100年来,中国话剧在现代化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本次会议的举办具有“长时段”学术总结意义和传承价值,从名单来看,中国话剧研究界的绝大多数学者都到场了,他们将从各个角度探讨五四与中国话剧的相关话题,共襄盛会。来自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戏剧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近5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主题发言阶段由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主任陈军教授主持,共有八位教授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云南艺术学院吴卫民教授视五四运动为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抗日战争时期是五四运动的另一个阶段,从启蒙到救亡,一以贯之的红线是爱国、救国、强国的精神,并总结了五四给我们留下的优良传统。上海戏剧学院丁罗男教授从一个新的视角对五四“戏剧改良”论争进行再思考,他在新剧、旧剧之外重提“真戏剧”概念,指出“真戏剧”源自于“真文学”,“真文学”就是人的文学,“真戏剧”就是写实主义戏剧,新文化阵营从现实主义角度批判旧剧,把旧剧形式的讨论提高到审美层次。浙江大学胡志毅教授认为,以胡适为首的新文化阵营在提倡新剧时,一方面让中国知识界接受了西方戏剧美学理论,让中国观众审美也适应了西方戏剧美学;另一方面,这种西方戏剧美学的引入也造成了双重束缚:一是对戏剧美学理论的接受相对单一;一是观众的戏剧审美也趋于实用,直到新时期以后的“二度西潮”才有所改观。苏州大学朱栋霖教授立足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戏改,看到了一批新文化人将话剧艺术引入戏曲艺术机制,在剧本、导演、演唱、表演、舞美等艺术领域全面提升戏曲进入一个新的审美状态,至上世纪60年代各地方戏全面成熟。相应地,新时期40年中国话剧发展也吸收了传统戏曲写意观念。中国戏曲承受话剧影响,实践中国戏曲的现代进程。中央戏剧学院夏波教授从主体角度分析中国话剧的“两度西潮”,指出从现当代戏剧史的发展角度看,有一条内在驱动的主线很清楚,这条主线就是“人的解放”与“现代戏剧审美意识自觉”不断探索实践发展的内在主线。南京大学马俊山教授从经验主义这个崭新的美学视角展示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戏剧和“文明戏”产生的革命性的影响,经验主义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对五四以后话剧创作和演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现代戏剧发生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杭州师范大学黄爱华教授则回到历史现场,以《新青年》《新潮》两个刊物为例,论证五四初期新文化刊物对外国剧本的译介在戏剧革新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指出在中国戏剧从古典到现代的观念和形态的双转型过程中,报刊杂志等近代媒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南京师范大学陈吉德教授指出,历史驶入新时期的驿站,五四精神开始回归,但在戏剧创作中仍存在着反五四倾向,他从女性形象角度总结出几种反五四类型,重提五四精神与传统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在会议分组讨论中,与会代表围绕五四思想谱系、精神传统、戏剧社团、舞台审美、创作方法、话剧教育等多个面向,以及作家作品、表导演艺术、舞台美术等多个门类展开了热烈研讨,几乎囊括了五四与中国话剧的方方面面。施旭升、李伟、袁国兴、廖全京、汤逸佩、贾冀川、刘家思、曹树钧、邹元江、陈军、吕双燕、张福海、周靖波、周云龙、张默瀚、计敏、李涛、翟月琴等代表分别发言,大家交流互动,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26号上午,研讨会特地举办“北田南董”与中国话剧研究专题会,专题会由陈军、汤逸佩两位教授主持。会前举行了简短的默哀仪式,陈军教授指出,不久前,著名戏剧学家、学会开创者田本相先生和董健先生相继去世,这是中国教育界、文化艺术界和学术研究界的重大损失!田老师和董老师都对中国话剧研究做出过奠基性和开创性的贡献,为中国话剧研究界培养了一批中坚力量,业界一直有“北田南董”之说,今天召开这个专题会就是向前辈学者致敬,追思他们高尚的思想情怀和人格魅力,缅怀他们的学术上的成就和贡献。4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纪念田本相、董健两位前辈学人,从各自视角追忆与他们交往的点滴经历及获得的感受和启发,例如田本相先生的敬业、勤奋,对学术的献身精神和杰出的组织能力,开创了整整一个学术时代;董健先生广阔的学术眼界、博大的学术胸怀及其强烈的反思批判精神等等。大家一致认为两位先生都有深厚的五四情结,是中国精英知识分子的代表和中国话剧进步传统的守护者,他们不仅对中国话剧研究做出过卓著贡献,为学科和学会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且他们身上始终如一的探索真理的进取精神、优良的学风和独立思考的个性值得一代代学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大会最后,丁罗男、胡志毅教授就两天的研讨情况予以总结。丁罗男教授充分肯定了会议主题的集中、研讨的热烈和交流的深入。胡志毅教授指出本次研讨会的全面多元、充满活力,并有纪念意义,同时肯定了部分年轻学者的深厚理论素养和学术积淀,看到了学会未来的新生力量和希望。杨扬教授在总结致辞时强调,研究中国话剧的学者不注意从五四汲取思想、艺术资源和精神力量是搞不好话剧研究的,本次会议既有学术研究的广度,又有新透视、再思考的深度。每个学术研究领域都会有强盛时期,也会经历风雨飘零,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把一些优秀的传统发扬下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在前人积累的基础上有新的开拓,把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谋求中国话剧研究的更大突破和发展。

  

                                      (文/翟月琴;图/刘佳奇、丁河之;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