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中国话剧研究中心举办“《狂人日记》演出研讨会”

发布者:戏文系发布时间:2021-04-06浏览次数:960

    2021年 4月 2日上午,上海戏剧学院中国话剧研究中心在朵云 书院·戏剧店举行波兰导演陆帕《狂人日记》演出研讨会。会议由上 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主持,上海文联主席奚美娟、上海剧协主席杨绍林、《狂人日记》出品人钱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喻荣军、 浙江大学胡志毅、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高子文、《上海戏剧》副主编王虹,以及我院丁罗男、宫宝荣、陈军等二十多位教授、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戏剧《狂人日记》出品人钱程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该剧的排演制作情况。这是陆帕继《酗酒者莫非》之后,又一次将中国作家作品搬上戏剧舞台,在哈尔滨、上海进行了两轮试演,引起广泛的反响,成为近期备受关注的戏剧现象。

    奚美娟结合自己的表演体会,从演员的视角出发,肯定陆帕导演对舞台表演处理的独特性,在对语言节奏、心理节奏的把控上,体现出陆帕风格。杨绍林从剧场管理者的角度指出,健康的戏剧发展是各种样式的戏剧共生共存,陆帕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戏剧样式。喻荣军认为陆帕的《狂人日记》没有让观众失望,看这部戏是一种艺术享受。戏剧就是要对抗时间,对抗世俗,对抗我们看戏的惰性习惯。

    丁罗男教授认为该作体现了当代文化的解释和接受之间的关系,导演也在不断接受鲁迅,向观众解释他心目中的鲁迅。他在舞台上展示了一种阅读状态,是拿放大镜在仔细看鲁迅的东西。从跨文化接受来说,中国观众可能会从中看到不一样的解释。就个人的感受而言,鲁迅原著中的那种时代性的“新浪漫主义”基调,被陆帕式的“新自然主义”所淹没,这是一种接受过程中的变异。胡志毅教授认为陆帕是大师级导演,从《酗酒者莫非》到《狂人日记》,导演找到了符合角色的演员。作为观众,他非常喜欢《狂人日记》的情绪节奏,认为这部剧找到了《呐喊·序》中的铁屋子意象,《野草》中的《影的告别》等作品中的存在意识,显示了对人性的敏锐洞察,采用了《风筝》 等表现兄弟忏悔的互文手法。宫宝荣教授认为陆帕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我们走近并熟悉国际戏剧的前沿变化,希望国内戏剧人能借此机会进行对照,再次对目前主流的戏剧创作进行反思。在“一切皆可成戏”的今天,陆帕采用的“不以现成文本作为排练基础”的方法值得借鉴。陆帕的作品是反摹仿的,他的《狂人日记》打破了中国观众长期以现实主义为基准的审美习惯。陈军教授认为该剧的舞台美术设计与影像技术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值得关注。其对狂人精神世界的把握,与鲁迅原著的批判精神和美学风格合拍。但该剧五小时的超长演出时间,引发陈军教授对演出时长、戏剧文体规定性及导演式编剧等问题的一些思考。李伟教授认为应从“后戏剧”的视角而非传统戏剧的视角观赏此剧。陆帕的《狂人日记》和《酗酒者莫非》一样,是典型的“后戏剧”作品。在这里,导演是剧场的主宰,鲁迅的小说和影像、灯光、音效、演员一样,只是导演创作的材料和手段而已。

    陆帕没有把鲁迅的小说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但作品处处体现着其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和阐释。高子文教授认为陆帕的《狂人日记》不是沉闷,而是惊心动魄。尤其是第一幕。陆帕将叙事者周先生与狂人进行同构,解构了“启蒙者”高高在上的形象。在其后几幕中,陆帕将原著中的“吃人”问题永恒化,以先锋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永恒困境。王虹认为,我们要抛弃原来那种看戏和解释戏剧的固有模式,强化观剧的真实感受,这也是陆帕抛给我们的问题:如何看戏?陆帕是在写诗,好像把写诗现场展现给了我们,带我们一起去探求关于人的秘密。我们要跳出日常生活、日常思维去剧场接受戏剧的洗礼或思考,这是我们走进剧场的意义。计敏老师认为,陆帕以一个他者的视角解读了《狂人日记》,调动一切舞台手段成功营造出了孤独、忧郁、恐惧的意境与氛围,很好地融合了中西文学精神。郭晨子老师认为该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本戏剧。陆帕导演借助的影像、音响等种种技术手段是剧场的,但所传递的感受是文学的。她从中仿佛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遭遇了卡夫卡小说中的境遇,这是伟大的文学相通的地方。李原老师认为陆帕所呈现的是一部多种舞台手法整合而成的戏剧艺术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以剧场元素作为一度创作的精密技术,也让我们意会到文学作品是如何融合到整体的场面调度当中,体现了戏剧的剧场性和文学性。王洋老师指出陆帕导演基于当代欧洲戏剧文化,在处理上抓住了作品的象征性。导演在一系列比喻、象征形象中,紧紧抓住“狂人”与“日记”两个最为主要的舞台意象,让演员在舞台生活形态的表象下与观众共同体验和思考鲁迅先生的故事。陆帕导演主动把自身的激情沉浸于缓慢、细腻的舞台叙事中,显示出了一个大导演的艺术品位,期待他能够在接下去的排演中进一步完善“吃人”“母亲”等舞台意象,让这个戏的象征语汇能更为完整。

   杨扬教授最后总结,他认为鲁迅是 20世纪中国文学中最强劲的文化符号,陆帕的《狂人日记》将鲁迅作品搬上舞台,将文学符号转化为舞台艺术,在一个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中,让人们重新审视文学与戏剧之间的关系,思考“文本戏剧”与“剧场戏剧”在戏剧发展过程中各自突现的戏剧和文学要素。另外,讨论陆帕的戏剧作品,对于我们今天的戏剧艺术有很好的借鉴、思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