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文系:盘点2010年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1-05浏览次数:150

2010年,是戏剧文学系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我系每一个人都经历了难以忘怀的大悲大痛。
3月份,艺术教育专业班一个非常阳光、充满活力的孩子杨晨不幸突然去世,我们与杨晨的家长、老师与同学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8月份,又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噩耗传来,我系优秀青年教师于田不幸离开人世。系党政班子、各教研室主任以及全体教师强忍悲痛,团结协作,在于田家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大家群策群力,以亲人般的大爱,体面地、有尊严地送走了于田老师。
2010年,是戏剧文学系历史上充满挑战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我系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瓶颈:
我系拥有包括本科生、研究生、成教班学员、高编班学员在内的400多位学生,在系务、教务管理上人手一直极其紧张。5月份,系办公室主任因产假而暂离岗位,我系的日常工作由此而更加繁忙,常常疲于应付。
9、10月份,我系的重要教学骨干孙祖平教授、朱国庆教授以及李宁老师先后光荣退休。虽然他们现在仍然在教学第一线,但是岁月不饶人,历史的欠账再一次给我们警示:学科梯队建设刻不容缓。同时,魏东晓老师去院办工作,使写作课老师的人手也愈加紧张。
另外,由于大环境的影响,高编班人员锐减,考前班又取消,系里的基金出现困难。
2010年,是戏剧文学系历史上机遇并存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我系有许多重要的变化:
一是管理队伍的变化。刘庆老师擢升为副主任,高城老师为系支部委员,沈亮老师为研究生部主任,刘颖老师为学生党支部书记。另外、高城、徐煜、徐的教研室主任岗位也因工作需要有所变动。
二是师资队伍的变化。9月份,徐英子、易杰两位博士的调入,为我系的教学力量注入了新鲜血液。10月份,戏曲学院群文专业并入我系艺教专业,傅小萍、陶非、万青三位老师的加盟,为艺教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周豹娣老师晋升为教授,高城、徐煜、沈亮老师晋升为副教授,使我系的学科梯队有了新的气象。
2010年,是戏剧文学系历史上教学成果卓著的一年。
在教学实践方面,汤逸佩、朱国庆、刘庆等老师主持的戏剧学专业的教学课程设计取得成效;高城、郭晨子老师探索戏剧写作教学新路径,有新的收获;徐珺老师尝试艺术教育课程创新,与挪威卑尔根大学联合开设《教育戏剧系列工作坊》,受到学生欢迎,金家驹老师主持的《社会调查》课程富有创意;孙祖平、罗怀臻、陆军三个工作室与教学相结合,均有成果体现。“戏文系双周学术论坛” 共举办了11次讲座,获得良好反响,“长三角戏剧影视文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在教学研究方面,孙祖平老师总结我系60年写作教学规律的长篇论文是一笔重要的写作教学理论财富,周豹娣、李宁老师关于我系写作教学的长篇调研报告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在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叶长海老师领衔的《中国戏曲史》获上海戏剧学院教学成果奖。我系教师的多项课程与教材被列为院重点建设项目。
在教学效果方面,由于全体教师的努力,我系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均有改善,学生的创作与理论成果令人瞩目:06级戏文学生在新剧本朗读会毕业汇报专场中有多个剧本习作受到好评;学生创作演出的《滚》、《一窝马蜂》、《搭讪培训班》、《松子的爱》等取得预期效果。高城、郭晨子等老师在组织内蒙委培生深入草原采风活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酝酿了多个戏剧构思具有一定潜力;徐珺老师指导的艺教学生王雨哲的话剧《天桥》受到著名导演林兆华的重视;刘庆等老师主持的评论写作、周豹娣老师主持的大戏改编、刘艳卉老师主持的戏曲写作都有值得关注的教学成果。图力古尔、董晓等同学的论文在全国第一届戏剧、影视、广播类专业学生论文评选中获奖;饶俊同学的影评获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二届影评大赛一等奖,他的一部长篇小说《守望冬天》也即将正式出版;庞鸿同学还获得了国家级奖学金。由刘庆、沈亮老师负责编选的《2005——2010年度戏文系研究生毕业论文选》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另外,在经学院与外方严格选拔和考试,派往纽约大学、纽约电影学院的12名交换生中我系学生就有7名。
2010年,是戏剧文学系历史上科研与创作硕果累累的一年。
在科研方面,丁罗男老师荣获第三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第十届上海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他还出版了学术新著《电影观念史》,为电影学建设作出了贡献;朱国庆老师、高城老师的论文分别获全国戏剧文化奖理论一、二等奖;刘明厚老师有多篇论文发表,并获第三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优秀作品;吴小钧老师的论文获田汉戏剧奖评论二等奖;陆军老师的两篇学术论文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列为头条;叶长海、孙祖平、朱国庆、陆军、刘庆、万传法、徐煜等都有学术新著出版或即将出版,刘艳卉、徐、徐英子、易杰等均有论文面世。
在创作方面,万传法、刘艳卉、全小斌等老师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孙祖平老师有多部戏剧影视作品问世,话剧《母亲的守望》晋京演出,受到中纪委领导的好评。他与高城老师合作还圆满完成了为西藏话剧团修改《扎西岗》剧本的任务。周豹娣、李宁老师创作的《我们的2010》、郭晨子老师创作的《瞬间不是永远》获得良好社会反响,并均在全国校园戏剧节上获奖,郭晨子还获得了最佳编剧奖。沈亮老师的电影剧本获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吴小钧老师因创作《战神·1948》获中国话剧“金狮奖”,陆军老师创作的《石榴裙下》获第24届田汉戏剧节剧本一等奖。
2010年,是戏剧文学系历史上值得记载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我系戏剧文学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已有了实质性进展,通过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全面发动,合理布局,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教材、课程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故事数据库等项目已初具规模,为编剧学(筹)学科建设打下扎实基础。由我系主办、协办、承办的多个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如《“汤显祖与临川四梦国际学术研讨会”》、《“跨文化的比昂逊——纪念比昂逊逝世100周年国际研讨会”》、《中国戏剧和中国电影互动发展》、《经典与当代——纪念曹禺先生百年诞辰研讨会》等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国家教育部与上海市教委下拨的建设经费也已按时到位。
特别令人欣喜的是,今年,由我系叶长海老师领衔申报的《中华戏剧通史》被批准为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这是我校在学科建设上的一个历史性的重大突破,更是我系的一个重大学术荣誉。同时,作为今年市政府新聘的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叶长海老师除了出版新著、发表论文新作外,还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大学做学术报告,很好地体现了我系在学科建设与学术上研究上的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
2010年,是戏剧文学系历史上团结进取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我系继续坚持“学科建设是戏文系事业发展的生命线”的办系思路,进一步确立“教学、创作、科研并举,出人、出戏、出论共荣”的工作目标,以筹建编剧学为抓手,继续以“博士学术行动计划”方式应对学术梯队断层,以“一师一招”方式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创作、科研上冒尖;努力推进课程与教材建设;继续重视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办好“戏文双周学术讲座”,办好“长三角戏剧影视文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办好《戏文通讯》与系网站,鼓励学生积极从事社会实践与舞台实践,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来系讲学,以拓宽学生艺术视野。仅校庆期间,就策划组织了10多项活动,如在讲座、工作坊、学术研讨方面有:校友系列讲座,《后戏剧剧场》系列讲座,教育戏剧工作坊系列等;在教学研讨方面有:重点课程建设研讨会,特色专业建设与招生改革研讨会(一、二),孙祖平、朱国庆教授教学研讨会,内蒙学生原创剧本题材讨论会,戏剧写作教学研讨会等。在教学成果展示与研讨方面有:创意策划并部分资助《离开上戏的岁月——上海戏剧学院1984届编剧进修班<校友通讯>》出版,推出学生戏剧作品《滚》试演,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等。
回顾一年的工作,成绩是主要的,不足之处有两条,一是从学科梯队建设上看,“博士学术行动计划”与“一师一招”成效还不明显;二是从学生培养上看,真正拔尖的优秀青年人才还比较少。这两条,正是下一步需要我系干部教师共同努力的工作重点。

                                                                                               陆军

                                               2011年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