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4日至5日,以 “中国戏剧与中国电影互动发展” 为主题的大型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戏剧学院红楼东排隆重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主办方为上海戏剧学院、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承办方为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当代电影》杂志社;并由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戏剧家协会联合协办。
12月4日上午9:00,本次研讨会正式拉开了帷幕。上海戏剧学院厉震林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海戏剧学院孙惠柱副院长、中国电影资料馆张建勇副馆长、上海电影家协会吕晓明副主席、上海戏剧家协会荣广润副主席分别为开幕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随后,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中,与会代表们纷纷就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了发言,全部代表的发言分七个单元进行:
第一单元由上海戏剧学院倪震教授主持,发言人及主题包括:中国传媒大学郦苏元教授作题为《‘影戏’辨析》的发言;上海戏剧学院丁罗男教授作题为《同生与共舞——论40年代中国电影与戏剧的互动关系》的发言;复旦大学周斌教授作题为《从舞台到银幕——论新中国话剧的电影改编》的发言。
第二单元由上海电影家协会吕晓明副主席主持,上海大学陈犀禾教授点评。上海大学蓝凡教授作主题为《氍毹影像:戏曲片论》的发言;中国艺术研究院高小健研究员作题为《戏曲电影:一种独立的存在——谈戏曲电影的文本兼容特性》的发言;上海戏剧学院讲师郭晨子作题为《论中国电影与戏剧的互文关系:以<舞台姐妹><霸王别姬><游园惊梦>为例》的发言;中国戏曲学院硕士韦娟作题为《由<宋士杰><尤三姐>谈舞台到银幕的转化》的发言。
第三单元由上海戏剧学院厉震林教授主持,中国电影资料馆饶曙光副馆长点评。北京电影学院钟大丰教授作题为《民初商业电影中的现代性呈现》的发言;哥伦比亚大学包卫红教授作题为《关于战后上海电影戏剧性与非戏剧性的一次源考》的发言;北京电影学院陈晓云教授作题为《改编,还是原创:一种令人困惑的悖谬》的发言;上海戏剧学院徐煜副教授作了题为《技术语境中的更新与戏剧、电影的媒介对比》的发言。
第四单元由上海戏剧学院丁罗男教授主持,中国传媒大学郦苏元教授点评。上海大学陈犀禾教授作主题为《再论‘电影和戏剧离婚’》的发言;西南大学余纪教授作主题为《8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非戏剧化’运动的回顾与思考》的发言;上海戏剧学院胡雪桦教授作题为《从戏剧到电影,从电影到戏剧:我的创作谈》的发言;上海戏剧学院吴保和教授作题为《花木兰,一个中国文化符号的演进与传播》的发言;华东师范大学冯果副教授作《对早期戏剧电影的叙事分析》的发言;上海戏剧学院倪胜副教授作题为《论样板戏的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的发言。
第五单元由北京电影学院陈晓云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周斌教授点评。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作题为《从‘戏剧’电影到景观电影——电影叙事策略的位移与派生》的主题发言。南京大学周安华教授作题为《‘舞台剧电影’:一种隐晦的时代症候》的发言;北京大学陆绍阳教授作主题为《‘影戏’传统对‘十七年电影’叙事的影响》的发言;上海戏剧学院沈亮副教授作题为《当代中国电影实践中的“间离效果”》的发言。
第六单元由哥伦比亚大学包卫红教授主持,北京电影学院钟大丰教授点评。上海戏剧学院张仲年教授作《建国以来电影与戏剧的互动》的发言;中央戏剧学院路海波教授作题为《戏剧与电影之关系辨析》的发言;上海戏剧学院倪震教授作题为《从<唐山大地震>看中国戏剧性电影的继承与发展》的发言;上海戏剧学院讲师万传法作题为《论‘中国式戏剧性表述’在中国大片中的缺失与措置》的发言。
第七单元由南京大学周安华教授主持,上海大学蓝凡教授点评。上海戏剧学院厉震林教授作题为《电影明星的话剧舞台秀及其表演文化分析》的发言;上海大学金丹元教授作题为《20世纪50年代戏曲片与古装戏影像中突出‘人民性’的美学意义》的发言;上海戏剧学院讲师杨佳作《戏剧符号与电影符号的建构——试论港台黄梅调电影的‘反古典’印象》的发言;上海戏剧学院讲师沙扬作题为《超越复仇——电影<原野>的一点启示》的发言。
本次学术论坛作为一个跨学科的多元与多维的学术交流平台,一个开放的、活泼的学术对话空间,其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不仅让本专业的专家学者受益,也吸引了许多青年学子前来倾听。论坛最终获得了圆满的成功,于12月5日下午1时在红楼东排举行了闭幕仪式。受大会委托,陈犀禾教授做了总结性点评。而《当代电影》杂志社主编张建勇先生和电影学学科带头人厉震林教授也分别代表主办方就本次大会的召开,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并对本次大会在学术及组织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整个会议期间,来自海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在气氛活跃的热烈讨论中,就中国戏剧与电影的互动关系的历史渊源,现实境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理论梳理和前瞻性探讨,为中国电影和戏剧的创作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次研讨会的顺利举行,为中国戏剧与电影之关系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戏剧与电影互动关系发展的新起点。研讨会的讨论成果,对于实现中国戏剧与电影的“双赢性”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文/周爱军、万传法;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