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世博风景线

世博周记之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6-29浏览次数:82

  “今天内贾德要来了,这条路在管制,所以开不快,不好意思。”顾师傅一边说,一边陪着笑脸。

  “咦,您消息还蛮灵通嘛!公司有发通知?”作为乘客的我问道。

  “不是,自己看的新闻,这个我们叫加强自我学习,嘿嘿,说起来,我们也算是窗口中的窗口嘛。”

  出租车司机顾师傅隶属上海巴士股份出租车公司,开着一辆9成新的出租车。车名叫“途安”,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生产。混合动力、宽敞、干净,专为世博启用,能比别的出租车更接近世博园区。

  进入世博季的大上海,此时有4000辆这样的出租车,散布在整个城市中。这支世博专属出租队伍,在超过其数量10倍的出租车车流中仍然扎眼。两年前的北京奥运,也不曾有过这样的设计,它算是首创。

  为什么会有这种车出现,它们的驾驶员们大多概念模糊,回答各异,但都能说出种种好处。这或许正是上海为了世博会,精心设置的一扇窗口。

  顾师傅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被选进世博专属出租车队的。后来听说,巴士出租的领导,在电脑里的驾驶员清单上,设置了几个条件:三年没事故,三年没投诉,会讲一点外语。于是符合这个条件的差不多都进了专属车队,顾师傅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这只是顾师傅的说法,海博出租公司的哥陈师傅提供的版本也颇有几分可信度——有经验有口碑、三星以上的老驾驶员,谁被随机抽中,谁就进队。

  至于那些仍然开着普通出租的驾驶员,多对“有经验”这一“门槛”颇为不屑。“什么叫有经验,我开了7年出租也没去,我跟你讲,这都是自愿的。开不开那个车,差别不大。”一位没入选的的哥说。

  但可以考证的是,首批服役的1000名“世博服务之星”,是从目前一线在岗获得荣誉的出租汽车驾驶员中挑出来的,他们大多是全国和市级劳模、三八红旗手、上海市第一届至第六届行业“的士明星”及入围者。

  顾师傅会讲一点英语,比如“你好”,“谢谢”,“到哪里”,“请带好你的物品”。至于结账,“老外能看懂计价器”。顾师傅还颇有经验地告诉我,“如果老外不说英语,车载终端上专门有一个电话键能直拔962288,他可以和服务中心联系。”

  顾师傅说,“老外个子大,对环境挑剔,而世博出租专车里面够宽敞,又新,想必政府就是给他们安排的。”

  深夜10点半,世博园区3号门口,顾师傅正在排队等客。他开着世博专属车,就得服从电子平台的统一调度,到这里来加班。

  这个调度平台由大众交通负责调控,公司根据天气条件、活动安排、人流情况、蓄车点的实际停车能力制订临时调度策略,并做好蓄车计划。

  顾师傅说,每天园区出入口都需要600台左右的出租车值岗。有时候人流太多,车子不够,在路上的车子也常常被要求迅速赶到指定地点,帮助迅速疏散人群。

  不过,这一晚,顾师傅有点郁闷。车子都排成了长队,可是出门的游客却寥寥无几。“调度平台通知的情况,有时候也不准的。”不过,顾师傅在网上看到,目前进入世博园的人,远没有一开始承办者想象中的那么多。

  对世博的哥而言,他们的车“现在被媒体宣传出来了”,从前这车还遭遇过被认为是黑车的尴尬。顾师傅掰起套着白手套的指头,“一是宽敞、二是方便,价钱一样都是12块起步,我们还服务好。”

  不过,好车的成本同样不菲,但顾师傅似乎在这个问题上看得开一些,他认为油耗并没有多出多少,关键在于技术到不到位,“我就基本上跟原来的耗油打平。”

  按照自己的运营情况,顾师傅估计世博车队都比普通出租车拉的客人要多出不少,“即便是烧油烧得多,多拉一趟就挣回来了。”

  世博出租车自3月下旬开始上路运营,至目前,世博出租车平均运距、里程利用率和营收均已接近或超过五大企业平均水平。

  “这大半年都是世博会,还会有大量客人来看,一般的公交地铁站离安检还有一段路呢,大家就得坐我们的车呀。”顾师傅显然很自信,“你可能不知道,现在我们订车热线,根本打不进去,人不要太多哦!”

  其实,顾师傅还打心眼里为自己这个岗位能够如此紧密地接触世博会和形形色色好玩的事情而自豪。他几乎跟每一个旅客聊天,然后再把从他们口中得到的好玩段子,再讲给更多的旅客听。

  跟顾师傅又聊了几句,他就接到了出租公司电子平台的调度,开着车匆匆离开了,顾师傅的途安一转眼便融入众多的世博车中。其实,像顾师傅这样的世博司机还有很多,他们有着不同的故事,有着别样的世博情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世博司机对于世博,对于全国游客,对于世界友人的微笑服务,这不仅是上海世博会的一扇窗口,更是城市中一道流动的风景线。(采访、撰稿/07戏文 崔曼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