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2日下午,在教师节与中秋节双节交替之际,由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叶长海教授主讲的《谈谈师承问题》学术讲座在红楼209教室顺利举行。本学期,戏剧文学系为系里研究生开设了一门《人文传承与治学方法》系列讲座课程,此次讲座为第一讲。讲座由戏文系主任陈军老师主持,陈老师为到场同学详细介绍了系列讲座课程设置的动机以及各位主讲专家,戏文系全体研究生新生到场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叶长海教授针对参与的同学提出了“师承问题”。他表示,同编剧理论方面的课题相比,师承问题的提出虽然在学术研究上占比不大,但其涉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与情感,所以仍然是非常值得讨论的开学第一课。
那么,到底什么是“师承问题”呢?叶长海教授总结道:小一点说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大一点说是一种流派的继承关系,通俗讲就是教大家如何做学生,如何做老师。叶长海教授多次强调师承问题不应该专注于一方,而是要从学和教两方面分别来讲。他提到“师父”是老师中最厚重的一个词,并认为因为关乎到饭碗的传承,所以自古以来师父就是一个很有身份地位的角色。追溯到我国古代,师从技艺高超之人需要跪下来进行正式的拜师仪式。然而到了现代,则出现了更多的“新型师生关系”:老师将知识传授给一个群体,每个老师术业专攻,传授给学生不同的知识,最后由学生自己汇总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叶长海教授称,每一个学生自背上书包走进校园开始,接受的就是这种教育。直到走进大学,尤其走进上戏,生活和学习方式开始出现了变化,其中主要体现在学习时间相对轻松自由,受到的束缚较少,所以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自行设计知识结构的能力变得愈加重要。
叶长海教授称自己因为特殊的经历而有幸成为了考进上戏的第一批研究生,并且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出了学生学习的高级境界——无师。无师即代表自通,人生大多数的时间都处于一种无师的状态,所以要想一直保持进步和活力就要具备自我寻找知识和主动做学问的欲望及能力。与此同时,叶长海教授作为一个即将从业60周年的老教师,非常重视老师们的传道之学。他提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一切事物的规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所以对于老师来说传道是最难的。如果遇到这样的老师,实属不易。就其本身的原则而言,要想成为合格的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们如何成为堂堂正正的本事人。这也正是熊佛西老院长对我们上戏学子的期待——学艺先做人!其次,他认为上课是一门艺术,所谓“练熟还生”,即使从教多年,也应对所教学的内容烂记于心,不要成为有口无心的先生。叶教授表示,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应该做到:面对讲了一百次的课,不要认为是一个机械的任务,每次都要根据不同的群体和学生状态去动不同的脑子;将一个教师的激情和灵性幻化成新鲜感的动力,不要有固定古板的思路,而是要灵活有变化,熟悉的知识是基础,要用不断更新的方式去讲述。
叶长海教授告诫同学们,无论作为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注重内心精神上的选择,要发掘自身具备的优势,而不是差的东西,要学会接受和发挥自己的闪光之处,而不是抱怨。大家来到上戏,面对一个新的环境,在一个视野开阔,教育开放的地方学习,所下的功夫不同,自然收获就会不同。
讲座的最后,在场同学们踊跃提问,叶长海教授一一耐心解答。他分享了自己在考上戏之前学习戏曲的那段经历,与同学们交流越剧在年轻人中的发展前景,教同学们该如何读书,以及提出了创作昆曲剧本的几点基本要求等。
提问结束后,本次讲座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相信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学习与交流,同学们一定收获颇丰,也都期待着下一次的讲座。
(文:19戏剧影视编剧 李梦婉;图:19编剧学理论 高诗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