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旅途 生命的激流 ——原创话剧《声闻于天》演读会成功上演

发布者:戏文系发布时间:2021-06-17浏览次数:879

2021615日,由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党支部、舞台美术系党支部、表演系党支部联合编剧学研究中心共同为庆祝建党百年打造的原创话剧《声闻于天》演读会在新空间剧场成功上演,此次演读会也是面向三个支部党员教师的主题党日活动。校党委副书记胡敏,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伟令,副院长杨扬,总会计师张佳春,资深学者专家叶长海、胡雪桦、孙惠柱等受邀出席。



原创话剧《声闻于天》讲述了出生于上海浦东的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同志17岁至25岁间的青年故事,用诗的笔墨再现了百年前以张闻天为代表的、身处“觉醒年代”的青年人,如何满怀救国理想与远大抱负,坚持寻找真理、追求信仰,在迷雾中为中国寻找光明之路,最终成长为坚定共产主义战士的青春“旅途”和“生命的激流”,彰显了老一辈革命先贤的高尚人格以及上海这座城市的红色血脉与力量之源。这不仅是一次党史故事的戏剧讲述和舞台搬演,是党史教育的生动教材,更旨在借百年前的新青年对话中国的当代青年,启迪他们“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作为该剧的创作策划,戏文系党支部书记张璟认为,在建党百年之际来创作这部话剧、纪念革命先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剧从选题孵化到今次初步呈现于舞台,历时大半年,集结了戏文系、舞美系、表演系的师生共同参与创作。大家为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做了大量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尽心创作、精心打磨、克服困难、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了这台演读会的视听呈现。

该剧由戏文系博士生、学生党员黄锐烁执笔编剧。他数易其稿,力求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兼顾戏剧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他采用中国传统戏曲“点线式”的创作结构,使剧本呈现了一种流动、自由的时空状态,同时运用“鹤”、“码头”、“流水”等意象展示青年张闻天的君子品质以及他在大江大海中追寻真理与信仰的裒荆之旅。



此次演出虽名为“演读会”,却并非传统的剧本朗读。演读会导演、戏文系青年教师徐阳巧妙运用音乐肢体、布景灯光、影像多媒体等表现手段,以当代剧场的青春方式演绎了百年前的青春故事。整场演出简约而饱满紧凑,激昂处热血澎湃,动情处催人泪下。不少观众在演出结束后还沉浸在剧情中,意犹未尽。演出更得到了张闻天同志的后人以及研究专家们的充分肯定。

校党委常委、舞美系党支部副书记、系主任伊天夫教授用“三个亮点”对本场演读会做了点评。他指出,文本的深刻透露了上戏剧作家的独有气质,主要演员的出色展示了上戏艺术家对待艺术创作的专业态度和挺拔向上的精气神,导演灵动自由的剧场叙事、空间处理体现了上戏戏剧人的综合能力和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因而这不仅是一场围绕百年党史而创作的上戏作品,也是一次展示上戏特色、上戏情怀的鲜活生动的思政教育。



在圆满完成演读会的同时,参与创作的师生们也感慨良多。在经历了这场思想的洗礼和心灵的荡涤之后,大家无不被青年张闻天坚守初心、追求信仰的精神品格所教育和激励,进而加深了对革命先辈的感恩之情、崇敬之意,加强了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特别是一群参与本剧台前幕后工作的青年学生,他们不仅表现不俗,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起了变化,对中国共产党生出了亲近与向往之心,纷纷表示要学习张闻天,化感动之心为发奋之力,努力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担当的当代新青年。



创作者感言:

黄锐烁  (编剧,戏剧文学系博士研究生)

最初于我,张闻天只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自去年夏天受学校委托创作以来,我几乎与他日夜相伴,认识他,了解他,思索他。与先验地将其视为伟人不同,我所探寻的,是一个杰出的无产阶级战士的起点,即入党之前、确立无产阶级信仰之前的青年张闻天。我相信,这是对一种“初心”的探寻,是一种自我教育,也是党史学习的一种艺术化的方式。

 

  (导演,戏剧文学系青年教师)

对于我,排演《声闻于天》不只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阅读关于张闻天的文献,听党史专家的讲座,以及参观故居等活动,我对张闻天本人和那段革命岁月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作为中国共产党员和一名杰出的知识分子,张闻天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即使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时代,他依旧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一个拥有信念的人是强大的。我们所看到张闻天的坚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那只是一个时间度量的长度。当一个人拥有很深的信念,时间会变得很浅。这一点正是这个时代年轻人所需要的。

 

李之浩  (张闻天饰演者,表演系青年教师)

“为了能够分析和考察不同情况,应该在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列宁”这句话是张闻天在人生旅途中的座右铭。这一张泛黄的纸,印刻着一行简单的手记,明确着一条能够终身信仰的路,彰显着一位出生于上海浦东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坚定的人生信仰。

排演《声闻于天》前后,我阅读分析了他的诸多文学作品和他的人物传记,进行了一次次思想洗礼、人格陶铸和道德重塑。张闻天仿佛是一位为了人类幸福的最高信仰,不断逐日的夸父;也是一位能够对自身问题,进行反复分析、思考、批判、改变、清算的伟大的人;更是一位能够在绝境里逆生长的伟大革命家。 越是了解张闻天,越是感受到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是那么的崇高,党对人民的承诺是那么坚定,伟大的初心来得是如此的不易!身为一名青年党员,感谢能有这样一次扮演张闻天的机会,所以更应该让自己效仿先辈,在新时代的环境中,清晰自身理想信念,努力扛起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张闻天母亲扮演者,表演系教师)

说心里话拿到这个剧本,我是带着使命感和感恩的心来参与这部戏的。我非常想近距离接触以张闻天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人。他是共产党人的楷模,他对共产主义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他的政治家宽广胸怀和学问家的谨严风范,他把整个生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那崇高的信仰和高尚的人格,使我深深感动!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断地鼓励着我、鞭策着我!今天幸福的生活可谓来之不易,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心中怀着无限的感激和感恩之情,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为人民谋幸福的优秀共产党员,奋不顾身不惜牺牲生命为代价的崇高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为之而奋斗!

作为上戏的一名教师,我们同样肩负着重要使命,那就是教书育人,我们要学习以张闻天为代表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教师要带领着学生们一生追求真理、终生好学、不懈求知,做一个有信仰、有道德情操、有高尚品格的人!

 

朱一田  (制作人,戏剧文学系硕士研究生)

25岁,张闻天迈上了去苏联的汽轮,寻找到了一条能够实现个人理想和国家振兴的道路。恰好的是,今年我也25岁,逢到这样一个机会参与到《声闻于天》的制作和排演中去,有时我看剧中张闻天的迷茫与坚定,就好像是在看自己,而又从他身上汲取到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戏如人生,做一个戏又何尝不像起起伏伏的人生状态,初为制作人,我也因为稚嫩碰到了很多问题和波折,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便想到夹杂在新旧时代中的张闻天,想到了他是如何在一条条纷杂的道路中找到真正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张闻天是青年人,我是青年人,观众是青年人,与其说《声闻于天》展现的是张闻天的青年时期,不如说这是跨越百年两代青年人在剧场的交汇。

 

曲来熙  (舞台设计,舞台美术系硕士研究生)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一路走来,党的百年历程中有太多革命先烈为了这一高尚的革命事业而默默奉献牺牲,我们今天的主角也正是其中的重要一员。初拾《声闻于天》这一剧本,就为其百折不挠、追求信仰而感动,重游故居则让我惊叹其少年时的聪慧用功;青年时云游诸国的壮志凌云;钦佩其壮年时的默默奉献。作为那个时代不被时代潮流淹没,反而在逆境中寻求革新的先辈,他的路是始于家乡的,是坎坷陡峭的,这一点也是十分需要在舞台上体现出来的,因此整个舞台设计成一定坡度的起伏,表面更是采用那个时代特有的稿纸质感,这里既是革命先辈革命斗争之地,更是谱写历史之地!

 

  (灯光设计,舞台美术系硕士研究生)

通过参与这次由戏文系、舞美系、表演系三个党支部联合编剧学研究中心共同出品的《声闻于天》演读会,我学习了张闻天的事迹,体会到他坎坷的思想之路,也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要义,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想法自此时常闪耀在脑海中。我始终认为,人来到这个世上就要为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而奋斗,如同张闻天,从思想萌芽、到迷茫、到探索、到最终找到正确方向,这个不懈求真的过程让我坚信,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追随自己的信仰。中国共产党就是我的信仰!感谢老师们对我的信任,让我有幸参与到这个剧组之中。我以后会更加努力,不断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文:周南  图:徐王沣、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