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波教授受邀为我校戏文系师生开展编剧学系列讲座之七

发布者:戏文系发布时间:2021-11-25浏览次数:454

    20211124日晚六点半,戏文系和编剧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编剧学系列讲座”在红楼209教室第七次开讲。本次讲座邀请了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的程波教授,题为“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中传奇叙事的现代性迁徙”。本次讲座由李世涛副教授主持。全校各专业的本科学生、硕博研究生们及各院系老师们纷纷前来聆听了本次讲座,足见我校师生对于本系列讲座的热情持续增强,也是对戏文系承办讲座质量的高度肯定。

   程波教授是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文学与影视创作批评中心副主任,教育部戏剧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上海电影评论家协会会员。

讲座伊始,程波教授首先高度赞扬并肯定了戏文系的悠久创办历史和高质量教学模式。随后他从《我不是药神》一例中的奇绝和隐秘角度的叙事模式、情感的教化功能、意识形态的教化功能、良心主义和道德伦理的模式等方面切入本次讲座主题,阐述了情节构架的结合来源于中国电影的早期传统,如今逐渐出现了一种现代性的转徙。

首先,他为大家分析了传奇叙事及其和中国电影的关系。有学者将中国小说创作模式从整体上归结为传奇,例如《刺客聂隐娘》对于唐传奇的故事做出了许多当代转化,可以看到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为核心的叙事模式。中国早期传奇都或多或少带有强调悲欢离合的苦情效果,带有劝善惩恶的教化目的,或追求情节整一性基础上的奇诡巧合,带有叙事者人为安排人物行动的色彩。随后又分析了《一串项链》、《阎瑞生》等电影,阐述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传奇叙事嬗变。

新中国成立后,传奇叙事受到国体变更和主流意识形态重写的影响,发生了范式上的转变。“十七年时期”的一些红色电影,大多文本都是明显是将古代侠义传奇内核进行了红色话语的置换,把民间匡扶正义的侠义之士的传奇改写成了革命故事,将传奇寄托在革命行动中,他们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行动是被整合进阶级压迫和反抗政权合法性的表述中的。

随后,他又和大家探讨了中国电影传奇叙事命题的合法性。在中国电影众多的具有民族美学风格的创作方法中,传奇叙事是非常明显的一个支流。新时期以后的传奇叙事带有更为多维的语境,即一个现代化转型的中国,传奇这种前现代性文艺范式与现代性社会语境之间带有二律背反关系。

当谈到政治伦理与历史显示的传奇共奏曲时,程波教授举了《405谋杀》等例子进行分析。中国古代传奇分支的公案小说就是以破案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形式。反特片与公案传奇在笔法上存在相似,但这种相似性在新的语境中也发生了一种转变。转变的典型是公案传奇中“清官断案”的主导范式,在反特片探案中被人民卫士抓敌人这一叙事框架改写。

作为贯穿了半个中国电影史的导演谢晋与上海电影的渊源颇深。程波教授详细介绍分析了谢晋的电影《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等。这些电影中的传奇叙事大多是以“苦戏泪剧”为中心的考察,其承载对象落脚点在悲苦命运中的女性小人物。政治情节剧的外在表征就是把家庭伦理剧置于政治背景中,故事中的女性角色除了出生低贱外,往往早失怙恃,命运的格外不公孕育了角色强悍的生命韧性,这也是谢晋电影得以打动观众情感的发生学前提和接受机制。此外,将叙事的触发机制建立在苦情人物身上的方法,几乎贯穿谢晋的每一部电影。先将人物置于一种悲苦的境地中,以此情境而不是剧作法意义上的具体矛盾冲突来触发人物行动,并且在情节的推进中无不注意煽动催泪的情感。中国古代传奇中离散又重逢的闭合回环结构,都是以作者干预情节而不是人物主导的传奇剧作模式,在谢晋电影中都得到了体现。

80年代娱乐片的传奇叙事则为娱乐片的传奇叙事谱系。个人传奇的民族寓言化、侠女传奇的革命和爱情书写、身体的奇观展示、武侠传奇娱乐片、公案传奇娱乐片、革命传奇娱乐片、爱情传奇娱乐片等类型,无一不展示着80年代的娱乐片关联着对于人的位置的拔高,人的享受意识的肯定,是对主体、情感、自由觉醒的一次启蒙背书过程。最后,当谈到现代电影,程波教授强调现实感的基本面向及传奇叙事和现实主义的耦合性。列举了《妖猫传》、《画皮》等电影,这类电影表现出两个特征,一是从中国古代传奇中发掘叙事资源,二是将其中的情感叙事放大,并进行符合当下语境和审美接受的现代性改造,其表现为将神性、神话引入到世俗神话的层面。

此次活动为戏文系和编剧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编剧学系列讲座”第七次讲座。程波教授旁征博引,幽默风趣,此次讲座获得了大家高度好评。本学期还将陆续邀请业内的专家们为同学们开展讲座与活动,希望同学们和老师们积极参与,汲取丰富的学术知识与创作经验。    

 图/文:20戏剧影视编剧MFA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