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至11月,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李旻原副教授为研究生开设了为期九周的《剧场理论与实践》课程。与普通授课模式相区别的是,该课程将上课地点搬到了西岸美术馆。建筑族群乳白的质感,给予同学们无限遐想。在浓厚的艺术氛围里,参与者将个人思考凝结在结课展演中,实现了从“艺术氛围”输入到“艺术创想”输出的过程。
该课程以《疫态美》为最后的展演主題,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去思考如何在“后疫情时代”中,仍然学会发现“美”的存在。课程中,李老师鼓励大家从自身专业出发,经由沟通、合作、跨界的综合技法,把“美”创作出来,体悟艺术介入社会的可能性,让戏剧不止于戏剧,而传达艺术工作者对社会的思考与责任担当。
《剧场理论与实践》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剧场艺术多元的想象力与实践能力,并在交流互动中,分享自身对现代戏剧或剧场艺术的想法,探索新的审美逻辑。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学习体系中,同学们逐渐理清戏剧/剧场(Drama/Theatre)间的异同概念,提出个人见解,激发研究兴趣。
在西岸美术馆地下一层的“智造展厅-工作室”里,李老师在讲授理论部分时,以法文mise en scène概念为核心,生发出戏剧的全新理解。接着,抛出“在舞台上以什么样的方式放置东西?”的问题,引发同学们思考。在此基础上,老师带领大家进行剧场表演训练,牵引、感知、身体律动等项目,最大程度地打开了参与者的肢体。
在实践部分,同学们观看了西岸美术馆与巴黎蓬皮杜合作展览《万物的声音》,感受20世纪西方艺术的演变过程,从中挑选对自身灵感有触动的作品进行生发。将相似的主题理念以戏剧的形式展现出来,充分发挥了“西岸艺术氛围”“教师传道授业”“学生艺术创作”三者间的协同作用。
2021年11月2日,7组,共计41位同学以策展概念——《疫态美——以物叙事》为命题,完成了结课展演,打破戏剧的框界,扩延至剧场核心,在教室之外探索更多可能性。虽然课程已落下帷幕,但阅读、思考、创作,我们一直在路上……
文:朱一田
图:西岸美术馆
编辑:管润青
【部分同学感想】
这是我所选的第一门在校外进行的选修课,而在美术馆上课的形式更是十分新颖。上课的环境成为创作的灵感激发来源,而我们的作品又再度反馈于环境成为美术馆的一个私密艺术项目。我们在创作剧目时主要选择“物的历程”与“包裹”作为我们的创作基点,但在“疫态美”的主题下,我们的作品从最初的展品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呈现出了全新的形态。而最后大家的集合表演中,其他小组的演出更是让我惊叹于艺术创作的多变与无限可能。
——19影视导演胡艺凡
在此次的课程学习中,我想一方面来说,对于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有了新的思考,另一方面来说,对于艺术家是应该超越时代还是“介入”时代产生了疑问。首先,课程《剧场理论与实践》在课程内容与形式令人耳目一新。通过西岸美术馆的当代艺术展,以及行为上的训练内容、尝试,使每个人都受益匪浅,以我个人来说,也是突破了个人心理上的障碍,完成了小组合作的作品与演出。尝试了参与一个作品从编到导,排练到演出的完整过程。艺术的政治潜能在于艺术本身,在于审美形式本身。艺术也正是在这个维度上表现出它的异在性和它的价值。
—— 21舞台艺术设计马艺航
艺术呈现方式有很多种,各种艺术都有本身的表现语言,在此我们着重探讨视觉艺术的表现语言。对艺术家来说视觉不仅是通过人的眼睛来确定某一件事物在某一特定位置上的认识活动,也是努力寻找视觉语言形式,表达造型元素的艺术多样手法的体现。而且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这些传媒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因此视觉艺术的表现语言不断发生着变化,越来越丰富多彩。
——2021级戏剧表演艺术研究李美贤
首先,我们上课的形式是对于戏剧创作思维的突破,在西岸美术馆上课,戏剧创作并不一定只限制于一个个框框条条的创作理论中,就像我们这次的结课作品一样,灵感来源于一幅现代主义的画作,每个人可以根据这个画尽情的发挥,我们的作品到底要搞出一个什么东西。其次,就是团队创作的重要性,戏剧是一门综合类艺术,需要各个部门协调才能完成一部整体的戏剧创作,我们的小组成员从初期构思到后期思想,每位成员都付出很多很多,在课程很紧张的情况下,抠出空余时间进行排练,做道具等等,我们作业的完成是要感谢我们小组的每一位成员。
——21 表演MFA 裴泽辉
这门课充满了有趣,开学后对着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犯难,同学一声“有门课是在美术馆上的!”迅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很少有老师做出这种决定,要发挥外联能力说服美术馆,又要对内负责,起码得带学生出点作品吧,还得有个完整的收官,确实累人。同时对大多数夜猫子学生来说,一大早就要赶去西岸美术馆也是巨大的挑战……但是,上完李老师的九周课程,我可以保证这是第一学期最有意义、最有收获的课。除了美术馆自由欣赏艺术作品之外,我们在小组合作创作的过程中更加了解了自身。我很喜欢其中展出的达利的作品“催眠时钟”:一个长长的法棍面包上平整排列十二个墨水瓶,代表线性的时间顺序;还有来自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地区的艺术家卡婷卡·柏克的装置作品“周边地区”,这个由钢铁、橡胶、泡沫、大理石组成的旋转装置每转动一次,顶端一根长长的碳棒就会在墙体上留下一笔铅痕,仿佛时空的印记,就像在李老师的课堂上一样,每上一次课,就在我们的意识里埋下一颗种子,然后在后来的漫长人生中,静静等待它的开花结果。
——21影视导演从彩华
第一次接触“剧场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觉得很有趣。老师将课程设在了西岸美术馆进行,通过美术馆里展出的作品来汲取灵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两人间的相互配合来进行肢体开发、感受运动时环境产生的细微变化、在即兴过程中产生不一样的艺术作品等等。我觉得这门课程所带来的启发对所有专业都适用。通过艺术作品会看到很多平时我们想不到的创意点,并且在最终的作品呈现时,会看到各小组同学带来很多精彩有趣的作品,不仅开拓了自己的视野,而且对今后的作品创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21舞蹈MFA 陈亚萱
剧场理论与实践课程在美术馆上课,给了我们很多灵感和巧思,让我们通过前辈们的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构思自己的剧场实践。这样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与授模式,转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艺术作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老师给了同学们很多实践的机会以及将自己的灵感转化为艺术作品的机会。但其实每节课的剧场实践活动可以更多一些,这样可能会激发学生更多的艺术构思。
——21艺术管理M FA王艺晓
能在自己最喜欢的西岸美术馆上课,真的是一件很惊喜的事情。想自己工作了一段时间再回到学校的环境,发现其实课堂的作业并不是这么好完成的,大家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对于同一件事情也有不同的理解跟看法,但是也发现在学校更能够让彼此的想法交融,尝试更多从未想过的、突破框架的事情。经过好几次的尝试,推翻和修改,着实是不容易的过程但是最后的呈现是大家意想不到的,那不正是艺术创作最有趣也最有价值的地方吗?在李旻原老师布置的《疫态美》主题下,以西岸美术馆的展品作为创作灵感,由小组去发挥创作。剧场创作的灵感、来源和方法有很多的可能性,只要我们愿意挑战,就有机会以自己意想不到的超能力去说故事。虽然最后无法参与到作品,但是可以在后期从线上看着大家的排练,还有给予一些建议帮助到大家完成最后的汇报,还是很开心,也辛苦每一位组员!
——2021级跨文化交流学史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