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教授受邀主讲《中国戏剧学史》课程系列讲座之九

发布者:戏文系发布时间:2021-12-20浏览次数:271

   2021129日,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陈军受邀参加《中国戏剧学史》课程系列讲座,为戏剧文学系戏剧学专业本科生带来题为《中国话剧研究的三大范式》的报告此前该系列讲座已陆续举办过八期分别为《中国戏剧学的源与流》《元代戏剧学》《徐渭与南词叙录》《万历时期的戏剧学》《明末清初的戏曲评点》李渔的编剧理论》《中国戏曲理论的近代转型》《晚清民国的京剧批评》


       陈军教授首先介绍“范式”的概念,范式可以理解为一个模型、概念框架、理念或方法。陈教授将中国话剧研究总结为三种范式:戏剧文学研究范式、舞台审美研究范式和社会文化研究范式。中国话剧研究的进程也大致按照这三种范式依次向前发展。

戏剧文学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作家论和作品论。作家论侧重于文学外部研究,对作家所受的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以及作家创作历程、世界观、创作心理、戏剧观等方面进行研究,采取的是传统的“知人论世”的研究方法。作品论可以分为“表现什么”和“怎么表现”。它侧重于文学内部研究,对剧作的题材、主题、结构、人物、冲突、语言、戏剧形态、创作方法、美学风格等进行较为细致地分析。

新中国成立之前大多是单个作品的分析,40年代以后开始出现某一作家创作的整体研究,不过,很多研究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新时期以后随着西方理论引入,涌现出了大批有特定角度的作家作品研究。另外,还存在戏剧思潮研究、社团研究、流派研究、比较研究等视角下的戏剧文学研究。戏剧文学研究为舞台实践的展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也存在问题,它偏离戏剧作为综合艺术和集体创造的本体特质,视野比较偏狭。

新时期以后,受“一度西潮”时引介的西方理论影响,戏剧研究向舞台审美研究转向。导表演艺术研究成为关注的重点,涌现出吕双燕《中国话剧表演史论》,汤逸佩《叙事者的舞台———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叙事形式的变革》,田本相《中国话剧表演艺术史稿》,张殷、牛根富《中国话剧艺术剧场演出史1907-1949》等研究专著。新时期以来,关于北京人艺的研究渐成学术热点,拓展了舞台审美研究的批评空间。舞台审美研究范式为戏剧研究增加了新的维度,但总体分量仍然不足的,且舞台审美研究中存在将文学和剧场对立起来,二者互不关联,分为两谈的倾向。

与戏剧文学研究与舞台审美研究相比,中国话剧的社会文化研究相对滞后。总体来说理论介绍多,实证性研究少。社会文化研究范式是一种跨学科研究,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开始是“小跨”,研究戏剧与宗教、语言学、民俗学、 艺术等的关系;后来是“大跨”,向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借助方法和理论。社会文化研究范式的局限主要有两点:一是有些成果以西方理论视角观察中国戏剧,而不是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去认识中国文明和文化现象;二是与戏剧艺术本体研究的脱节,缺少和审美研究对话。

陈教授最后指出,戏剧研究的发展趋向是三种范式同时并存、互动研究、系统综合。三种范式不是一个线性的排他的存在,需要互融互渗、相辅相成,并共同构筑戏剧研究体系。

1216日下午14点在红楼209我们将推出本课程第讲《现代戏曲”的理论建构》,讲授专家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伟,欢迎广大师生前往学习、交流。


 图/文:薛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