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精神 “双创”精谋长远——韩生教授在戏文系做《沂蒙四季》主题讲座

发布者:戏文系发布时间:2022-11-17浏览次数:10

赓续红色精神 “双创”精谋长远

韩生教授在戏文系做《沂蒙四季》主题讲座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11月10日中午,戏文系举行全体教职工理论学习暨教师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特别邀请上海戏剧学院韩生教授于华山路校区图书馆一楼智慧教室带来一场题为“思想性 艺术性 群众性——《沂蒙四季》创作实践体会”的主题讲座,戏文系教职工与党总支师生线上线下共同参加本次学习活动。


韩生教授身兼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艺术总监、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文化旅游创作委员会主任、上海舞台美术学会名誉会长等多项职务。他建树丰厚、奖项等身,创作了一批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优秀作品,同时收获了有建设性的教学研究成果。


戏文系主任、党总支副书记陈军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他简要介绍了《沂蒙四季》这部作品,指出作品通过沉浸式、情境剧的表现手法讲述沂蒙红嫂的故事,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在社会上取得巨大反响,收获了成功的社会效应,并产生了深刻的教育意义。他援引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的“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的讲话精神,进而引出本次讲座和本部作品的核心理念与精神特质——“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



图片




围绕这三个关键词,韩生教授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视角切入,一方面结合上戏熊佛西老校长的定县农民戏剧实验,另一方面从文化强国战略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百年发展的核心要义为出发,指出“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这三大核心理念既是《沂蒙四季》力图传承的历史积淀,也是作品旨在传播的现实意义。同时,结合中国旅游业40年发展阶段与元宇宙核心技术发展历程,他提出,在元宇宙的六大核心技术成为大势所趋之际,人文艺术将成为人们面对异化的基本堡垒,将在未来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图片


随后,韩生教授结合《沂蒙四季》的创作过程做了具体分享。作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该剧汇集了行业中的众多领军人物与尖端专家为主创团队,通过大量记录和采访还原历史,以红嫂第一人明德英为创作原型,以沉浸文献史诗剧场为演出定位,选取乳汁救伤员、火线桥等多个知名故事桥段,用话剧表演和舞蹈表演结合的方式,演绎了沂蒙红嫂为革命事业做了巨大贡献的感人事迹。该剧有利结合了沂蒙的四季,使其不仅作为季节概念,也作为自然生态,通过地理位置靠近都市的便利性和当地农业自然生态的天然性,构成多种文明的有机结合。

图片


图片


韩生教授指出,在创作过程中艺术技巧并非难题,关键还在于内容。他总结了六点创作体会:一要进行时态的探索实践,二要做到长远规划与当下实现的结合,三要用好在地性的艺术个性资源,四要注重沉浸体验与四态合一,五要做好运营持续与队伍机制,六要追求虚实融合与联动共赢。其中,他特别强调,文化引领、产业驱动、科技推动下的长远规划是艺术院校、艺术专业的使命责任,而在地资源的充分运用则是构成作品的独创肌理与核心要素。


讲座最后,韩生教授提到,《沂蒙四季》的成功让曾经的老旧山村在成为影视拍摄基地的第一次转型后,再次转型为红色文旅演艺小镇,落成了沂蒙山村剧场,与红嫂故事院落群联动作为环境演艺演出空间,继而入选国家文物总局发布的“2022全国红色资源转化案例”,同时拉动了当地群众作为演员参与演出的就业机会,创造了突出的社会效益。这是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一次成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未来,这个红色山村将力图打造成为生态、业态、形态、文态“四态合一”的沂蒙影视演艺文旅小镇,实现环境戏剧、公共艺术、文化生活的跨界融合与表演的综合创新理念。


图片


陈军教授为本次讲座学习活动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一部现象级的作品除了本身具备较高艺术质量之外,还应该能够在演技融合、演绎形态、人才发展、文旅经济等全方位、多视角产生联系作用和综合效应。他带领大家重温了党中央关于沂蒙精神的十六个字:“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并对在座师生提出厚望,要以“把成果写在中国的大地上”为己任,进一步提升文化艺术使命与党员担当。





文:鲁楠、周南

图:孙启

编辑:孙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