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戏文青年行|博物馆戏剧:在张乐平故居追寻“三毛父亲”的红色印记
发布者:戏文系发布时间:2023-08-29浏览次数:10
2023年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为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五四青年节之际,我系党总支推出“主题教育·戏文青年__”板块,展现戏文青年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思践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讲好党的创新理论中贡献青年声音,在投身社会实践中彰显青年力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厚植爱国情怀,激发创新动力,在实践中把握时代脉搏,2023年4月28日下午,戏剧文学系党总支带领学生第一、第二党支部的党员代表来到上海张乐平故居,开展一场特别的主题党日活动:观摩博物馆戏剧《亲爱的三毛》并展开交流。该博物馆戏剧项目经由戏文系“活力杯”—“迎挑战 博双创”计划与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孵化,由戏文系春生思政剧场推出。
学思想、重实践,戏文学子在实践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该博物馆戏剧项目的主创团队成员为戏文系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自2023年寒假起便开始精心策划选题,开学后的一个多月里她们完成了场馆确定,剧本打磨、宣传发行和排练,终于在4月28日完成演出。
88年前,三毛这一漫画形象诞生于画家张乐平的画笔下,在张乐平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陆续创作了《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和《三毛迎解放》三部三毛系列作品,深受青少年喜爱。1937年,张乐平等上海漫画家成立了一支抗日救亡漫画宣传队,后来抗日救亡漫画宣传队在南京、武汉、上饶、桂林等多个城市进行救亡宣传工作。张乐平先生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彰显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张乐平先生继续投身漫画事业,并且开始注意到流浪儿童的生存问题,他与妻子冯雏音不仅收养多名流浪儿童,还对福利机构进行捐助。张乐平先生一生为孩子、爱孩子,这从他的漫画中就得以体现。
主题党日活动共分为观摩博物馆戏剧《亲爱的三毛》和演后谈两个环节。在观摩环节,戏文师生跟随三毛的脚步,进入张乐平先生几个重要的人生节点,分别是1937年淞沪会战时期、1947年渡江战役时期和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这三个时期同时对应了《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和《三毛迎解放》三部漫画作品的创作时间。老师和同学们与剧中人物三毛和叶浅予进行了工作坊互动,了解到了张乐平先生的创作时所用的缩小镜和随身携带的墨水盒。最后故事在三毛18岁生日的庆贺声中谢幕。
在创作谈环节,21级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创意写作MFA刘坤同学向大家讲述了她是如何进行剧本创作的:首先团队在对地点、文化传播广度等方面进行考虑后,最终选择了张乐平故居。剧本创作时间紧张,剧本创作完毕后制作人周沁寒、导演张月紧锣密鼓地加入了工作坊部分,《亲爱的三毛》才有了现在的雏形。这是刘坤同学第一次接触博物馆戏剧创作,她认为博物馆戏剧是受到关注的文化产业,并且表示未来有想法继续在此赛道进行创作。
21级党员、外国戏剧博士生周沁寒同学向大家介绍了项目落地的曲折性,作为制作人,她稳准狠地揪出项目进行中的问题并进行解决,这才有了大家所看到的《亲爱的三毛》,凝聚团队力量,齐心协力化解团队创作中的各种困难,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21级入党积极分子、社会表演学MFA张月同学作为导演,在排练过程中希望利用博物馆戏剧特有的观演关系,让演员在演剧过程中不断的“入戏”和“出戏”,保证观众在了解漫画大师张乐平用画笔抗日救亡的同时,给予参观者更多可视化和个性化的观赏体验。
戏文师生纷纷表示这是一次新颖的党日活动,不仅游览了张乐平故居、了解了张乐平先生的生平,还对张乐平的创作故事有了更多的感悟。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也给主创团队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亲爱的三毛》还可以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管润青老师表示这次活动很好地调动了参与者的积极性,为主题党日活动的举办提供了很好灵感。刘莹莹老师感到意犹未尽,觉得这场别具一格的主题党日活动体现了主创团队的实干精神、创新意识,用理论指导实践,在调研和实践中展现青春力量。
陈莹老师最后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高度重视,并多次强调“文物活化利用”。戏文学子在博物馆里创作多部戏剧作品,“文博剧场”项目曾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金奖,为助力文博活化,传承优秀文化贡献了青春力量。《亲爱的三毛》主创团队高效且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演出,彰显出戏文同学的精神风貌和专业实力,也希望主创团队能够精准定位,推动项目进一步发展。
伟大的事业始于梦想,成于实干,戏文系的青年创作者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拓宽创作路径,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