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为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我系党总支推出“主题教育·戏文青年__”板块,展现戏文青年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思践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讲好党的创新理论中贡献青年声音,在投身社会实践中彰显青年力量!
戏/曲/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为戏剧戏曲学的学生,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引起了我们对“戏曲现代化”的反思。戏曲现代化的命题,是前海学派的开拓者张庚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后方提出的。张庚认识到,作为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他提出了一种批判性思维,认为戏曲的“现代化”是戏曲自身的“革命”,是保证其永葆生命力的必由之径。
改革开放40余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深刻地意识到要积极开拓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戏曲生态,让戏曲的传承与创新回归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本质上来。这要求我们在新时期,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长远目标,来推进“戏曲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我们不仅能够从张庚先生的“戏曲现代化”理论中汲取营养,更能够从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今天,站在更加宏伟的高度来衡量戏曲发展。
那么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与戏曲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戏曲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而中国式现代化又是“戏曲现代化”的理论指导。
01
“戏曲现代化”
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展开论述了“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提出来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又作了深入阐述。这是对党的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开创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而文化的参与恰恰能够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由劳动人民创造的优秀戏曲剧目,深刻反映着中华传统文化,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题材是戏曲的重要主题,刚刚由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上演的《穆桂英再挂帅》立足传统,开拓创新,反映了维护领土完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主义精神。
戏曲舞台上永恒的爱情主题体现了劳动人们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梁祝》《白蛇传》《西厢记》,以及刚刚由上海昆剧团演出的全本五十五出的《牡丹亭》歌颂了爱情的伟大,和冲破封建束缚的反抗精神。这些都是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助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戏曲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体现。
02
中国式现代化是
“戏曲现代化”的理论指导
回顾历史,我认为戏曲现代化已经经历了三次艰难历程。第一次是清末至五四运动时期的革命先驱对戏曲改革的讨论,此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了戏曲的重要作用,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一代中国戏曲大师,对舞台实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提高了戏曲的艺术性,还让中国戏曲走向了世界文化之林。但此时期对戏曲的改革缺乏统一的纲领,其成果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戏曲的发展方向,对戏曲现代化进程的作用是有限的。
由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上海艺术研究所共同编撰的《中国京剧史》称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时间是京剧的黄金时期,诚然是不无道理的。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执行者对戏改政策的错误理解,以及与戏曲艺术规律的背道而驰,对戏曲大刀阔斧的改革也造成了一些难以弥补的失误,这都为我们新时期的戏曲发展留下了深刻的警示。
戏曲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突然涌入的外来文化形式,戏曲面临着前未有的危机,其直接表现就是戏曲观众的急剧减少。随着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的大力支持,戏曲在危机中迎来了新的转机,一方面大量优秀的戏剧作品丰富了戏曲舞台,另一方面,戏曲进校园等措施,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戏曲,成为了新兴的戏曲观众。然而,我们还应认识到创新意识的薄弱是此时期戏曲艺术面临的重要问题。
03
结语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为戏曲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指导。我们要总结过去的经验,继承中华戏曲文化的优秀内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发扬创新精神,加强文化创新能力。做到文化自信与开放创新相互协调,彰显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为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造就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本文为“守正创新 戏文传薪——戏文系
学生第一、第二党支部学习宣传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党日活动讲稿
作者介绍
周子健,戏文系学生第二党支部,戏剧文学系2022级博士研究生,受教于叶长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