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文青年学|原典读书会(二)——历史观的唯物主义基础

发布者:戏文系发布时间:2023-11-16浏览次数:10

图片

第二期

历史观的唯物主义基础

图片

原典读书会

图片
图片


 2023年11月2日下午 ,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原典读书会第二次线下学习讨论在华山路智慧教室顺利举办。第二组张鑫(组长)、孔喆、李娇娇、万苏慧、张译文、张莉六位同学作为本次的分享人,以“历史观的唯物主义基础”为问题导向,深入阅读并摘录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文文本,带领着大家一起阅读经典原文,从字里行间分析解读“生产力”、“分工”、“生产关系”和“所有制”这些概念最原初的定义和阐释。最终回到核心问题,以原典内容来阐明何为历史观的唯物主义基础。戏文系党总支副书记陈莹、马克思主义学院肖永奎出席了本次原典读书会分享活动。


图片

同学分析




图片

20级戏剧影视文学本科生孔喆同学通过对原典的阅读和大家分享了她对“生产力”这一概念的认知。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


图片

23级戏剧影视文学班本科生万苏慧同学分享了对“分工”这一概念的认知。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是迄今已知的生产力单纯的量的扩大(例如,开垦土地),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并进一步阐明了分工在不同时代各行业中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分工的具体发展阶段。


图片

22级艺术学理论博士研究生李娇娇同学分享了对“生产关系”这一概念的认知。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则指的是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


图片

22级戏剧教育本科生张译文同学分享了对“所有制”这一概念的认知。所有制是对他人劳动力的支配。“分工”的概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所有制,分工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这就是说,分工的每一个阶段还决定个人在劳动材料、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方面的相互关系。在明确了所有制的概念后,张译文同学还向我们分享了所有制的不同形式和发展历程。


图片

最后,22级编剧学理论博士研究生张鑫同学和23级外国语戏剧张莉同学一起向我们分享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历史的唯物主义基础的定义和阐释。人类的存在和生存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唯物的历史观与唯心的历史观不同之处在于,唯物的历史观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


图片
图片



教师总结




图片

聆听了同学们的读书分享后,肖老师首先鼓励并支持二组同学们专注于原典原文,从原文出发理解基本概念的精神。肖老师反复强调,阅读原典,需要专注于原典的文本,注意文本的细节和马克思对概念的定义及其论证的逻辑。例如在论证“生产力”这一概念时,马克思并没有就说生产工具可以作为生产力的代表,而是从整个交往形式上去理解。其他的概念如分工、生产关系以及所有制等也是如此,文本对这些概念的论述是探索性的,应该在关系中,在文本的具体问题中去理解它们的含义。这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社会的唯物主义基础进行正面的阐释,其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他们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所达到的一种新的人类境况理解最为透彻,论述也是最为充分的,这是我们阅读文本时所能体会得到的。所以最后肖老师提醒同学们不要孤立的看待每一个概念,而应该将问题放在大的时代背景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去理解,尤其需要关注马克思对大工业时代的分析和阐释,这也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


      希望之后的同学们在读书分享时,能够在专注原典的基础上,放开视野,发散思维,小心求证,大胆讨论!

图片
图片

希望大家继续关注读书会的后续活动

图片



统筹|杨紫月 王洋雪

排版|赵之烨

文案|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