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立项获得者陈一诺、邹妍申报经验分享

发布者:戏文系发布时间:2024-03-13浏览次数:25

   近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已经完成公示,我系学生陈一诺、邹妍同学成功获得“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资助。




在戏剧编剧领域方面,今年全国范围内仅有13人成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的资助。我系学生在这场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资助,体现了评审专家对戏文系编剧教学水平和戏文学子创作水平的高度认可。

图片







我系立项同学简介

图片

陈一诺


2022级编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徐煜教授。上戏2010级戏文系本科、2014级戏剧影视编剧MFA毕业,两次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荣誉。

编剧作品:电视剧《你好乔安》(浙江卫视、中央8套播出),电视剧《美味奇缘》(湖南卫视播出),优酷定制网剧《我的保姆手册》,优酷出品真人秀综艺《同一屋檐下》等。电视剧剧本《G60青春公寓》获“上海根元素”优秀影视故事奖。话剧《一句顶一万句》获日本东京爱丽丝小剧场戏剧节评委会特别奖,入选上海国际艺术节青年艺术创想周邀约作品展演。话剧《贝加湖奇案》获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青年编剧项目资助,入选上海市戏剧家协会新剧本朗读会展演。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委托创作《小八腊子流浪记》,获上海国际儿童戏剧展演最佳剧目奖。昭通市文化艺术剧院委托创作音乐剧《那年红军到扎西》,获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精品创作资助并演出。


图片


邹妍


2022级戏剧影视编剧MFA在读,导师李世涛副教授。

创作话剧剧本《神奇炊烟》,刊载于《中国作家》2024年第01期影视版。小剧场越剧《湖边野餐》入围首届华语青年编剧大会、第二届深圳湾区青年戏剧季。儿童京剧《文武双全》入围“新阅读·新创作”红色经典原创剧本大赛、“万泉杯”2023海淀文化创意大赛“原创剧本与舞台创作”赛道半决赛。动画电影《裙上有口袋》入围第六届金鸽青年电影节暨原创影像大赛长篇剧本单元。




听听两位获得资助同学分享的心得吧~


图片

陈一诺

图片
图片


申报体会

陈一诺坦言,自博士入学以来,她就将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作为专业上的目标之一。导师徐煜教授经常鼓励她和同学们多关注社会新闻,捕捉现实生活中的动人瞬间,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于是,当一则上海最后一间报刊亭面临关停的新闻跃入眼帘,她深受感动,马上意识到这个具有社会意义和人文深度的新闻事件,正是她寻找已久、极具创作冲动的好题材。

选题一经确定,架构话剧大纲用了几个小时便一气呵成。对此,她由衷感谢上戏注重艺术实践的传统和戏文系扎实的编剧教学体系,经过大量的剧作基础训练,和长年累月的编剧工作经验积累,练就了她高效、优质、勤勉的写作特点。正是母校教会她的编剧技能和为人处事的真诚态度,让她硕士毕业后能够在影视编剧领域勇敢闯荡、持续深耕。


图片

陈一诺参加学术会议


两年前,陈一诺决定重回母校攻读编剧学博士学位,正是由于在编剧工作中扎得越深,越渴望寻找一种超越经验的真理,她意识到了系统研究理论的重要性。因此,她由衷感谢陆军教授和姚扣根教授创建的编剧学学科,让从业者和研究者有了指引,让编剧学子有了自己理论视野上的“家”,让理论给创作点起一盏长明灯。


申报作品介绍

陈一诺的申报项目是话剧《最后一间报刊亭》。报刊亭作为城市文化景观的缩影,见证了纸媒的兴衰起落,陈一诺有意识地以平民视角书写时代变迁,采用群像式戏剧结构,选取报刊亭“兴、盛、衰”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年份,切出横截面,以报刊亭负责人李继民由壮年到老年贯穿始终,他身边聚拢起一组不同身份职业、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形象,他们怀揣着对文学、艺术、新闻等不同领域的热爱,从各自的人间烟火中来,向各自梦想的远方去,报刊亭就是将他们摆渡到精神世界的渡口。随着剧中人物的命运变迁,这间小小的报刊亭走出了“前后三代媒体人”,而李继民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像是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一个闪亮的刻度,见证着辉煌的过去,也见证着新时代到来。

创作这部作品就像凝铸一块时代的琥珀。陈一诺认为,承载着公共记忆和文化传播任务的报刊亭,虽淡出历史舞台,但功勋卓著,值得拥有一部专属于它的舞台作品。她希望能写好其中每一个普通但不平凡的人物,以小切口反应大发展,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小故事带来大感动。


图片

陈一诺影视作品拍摄现场


在采访的最后,陈一诺回顾了自己18岁从家乡河南到上戏就读时的青涩模样,对学业和未来一片懵懂,如今她已蜕变得温和坚定,在创作土壤中扎下根来。她再次感谢所有指导帮助过她的老师们,感谢学校开设的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培训会,还特别感谢了研究生部老师的支持,让她能以单位推荐的方式参与申报,让这次国家艺术基金能够更加顺利地成功立项。

问及对希望从事编剧职业的师弟师妹有什么建议,陈一诺坦言只有一条——保持手感,不停地写。可能一开始写的文字是“无效”的,冷板凳难坐但也长功,经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提高,就会从“无效”变成“有效”。练好技术,不下牌桌,总会写出来的。


图片

陈一诺编剧讲座现场

图片


图片

邹妍

图片
图片


申报体会

邹妍分享,用于申报的作品最初是她在研一下半学期的专业课《编剧技巧与训练》课程中提交的一份话剧构思,她的导师李世涛副教授建议她将这个构思尝试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因为剧中情节涉及梦境、时空跳跃,以及主人公的精神困境和内心挣扎,李世涛老师鼓励她写成昆剧,越剧次之。最终邹妍还是决定参考导师的建议,选择以昆曲曲本类目进行申报。



图片


图片


邹妍部分获奖荣誉证书及发表过的刊物

图片

邹妍和她的同门们


申报作品介绍

考虑到自己本科在杭州就读,邹妍决定以这个城市为背景,选取她剧本中的主人公。在选材过程中,她阅读了很多杭州历史文化名人的介绍和新编历史剧作品,在这过程中,罗周老师展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神的昆曲《顾炎武》给了她很大的启发。这部剧呈现了顾炎武的心灵困境,深深吸引了她。历史上很多杰出人物都曾有像顾炎武这般突然开悟的瞬间和决心实现理想抱负的心路历程,邹妍觉得如果能找到这样一位有着相似经历的历史人物,将会成为很好的创作素材。

邹妍此次用于申报国家艺术基金的剧本构思名为《湖心亭看雪》,这是邹妍小时候在语文教材中读到的故事。作者张岱以散文的形式描绘了他曾在雪后孤身前往西湖湖心亭看雪的经历。大雪过后,张岱偶遇两位陌生人在湖心亭围炉对饮,情境意蕴浓厚,这引发了邹妍的创作兴趣。为了深入了解张岱,她查阅了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张岱传记,这些资料帮助她找到可以写入剧本的具体事件,并通过艺术想象将这些事件串联起来。整部剧聚焦在张岱内心的矛盾冲突,已故友人以亡魂形式在梦中和半梦半清醒时出现。邹妍认为当前构思或许需要一些修改,尤其是外部冲突较为薄弱,这对于戏曲来说尚可,但若要延伸为原本的话剧,外部冲突的深化是必要的。故事将历史主题与当下人生意义相结合,使历史故事与现实产生共鸣,引导年轻人直面精神困境,思考当今生活的意义。


图片

22级编剧MFA合影


在采访的末尾,邹妍感叹上戏的学习氛围很自由,让她得以积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这种有针对性的学习对她很重要,特别是上了俞永杰老师的昆曲写作课,解决了她在填写昆曲曲牌时出现的问题,对她后续的昆剧创作非常有帮助。邹妍认为研究生阶段更加自主,比如她在研一时和同门们一起蹭了导师李世涛副教授给本科生开设的元素训练课程,收获颇丰。对于剧本创作,她建议多写快写,不要一直停留在构思阶段而不去落笔,提倡参加剧本投稿比赛,用截稿日期训练快速创作能力,并在后续不断修改和完善作品。





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一直以培养有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编剧人才为己任,尤其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思辨能力,强调编剧技法训练,更重视价值引导,师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戏文系深造的过程中,两位同学获得了许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对她们来说是一种激励、一份动力,相信她们今后会继续一路耕耘、一路收获。


图片














图文来源|陈一诺 邹妍

指导老师|徐煜 李世涛

编辑|黄灿

排版|陶秋乐

责编|刘莹莹 管润青

审核|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