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声音剧场《曙光里的上戏》即将上演

发布者:戏文系发布时间:2024-09-30浏览次数:20




01 

剧情梗概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风雨飘摇。怀着对新中国的无限憧憬和对学校的赤诚热爱,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上戏师生组织了“台尔蒙行动”,演剧五队的二十多名学生勇敢肩负起护校、储粮、迎解放”的重任,齐心协力将学校重要资产从横浜桥转移至“台尔蒙”进行守护。

      尽管身处艰难困境,坚守在台尔蒙的青年学子始终牢记熊校长的叮嘱,坚定信念,勤学不辍,不辱使命,最终迎来解放的曙光……


剧原型人物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演剧五队部分同学1949年5月在“台尔蒙”海格路(今华山路)门前合影(图一)/“台尔蒙”旁的上海青年馆(今上戏实验剧院)楼前合影(图二)

(左右滑动可查看更多)



演剧五队同学在上海解放后为学校修墙时的留影其中光膀子男生即是本剧主人公徐平的原型—原中共地下组织成员、学生自治会副主席徐石平

(左右滑动可查看更多)





02 

剧目简介









      

       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戏剧文学系党总支精心策划制作沉浸式声音剧场《曙光里的上戏》。挖掘红色校史,探索科艺融合,通过声音景观呈现上海戏剧学院前身——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师生在75年前上海解放前夕的坚守状态,真实还原那段平凡而闪耀的校史。


       本次演出所在的新实验空间剧场,历史上正是“台尔蒙行动”的发生地,当时是一间电影录音棚,是“声音”的汇集地。《曙光里的上戏》于是以“声音”为媒,通过AI技术还原熊佛西校长的声音,邀请他担任特别讲述者。这次声音穿越之旅中,当年的上戏学子、进步青年形象亦历史再现,他们的理想、激情和奋斗精神跨越时空,在观众耳畔低语,让人得以一窥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在历史现场演绎历史事件,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对“声音”进行媒介考古,创造出文献剧式的历史声景,力图展现“上戏之声传薪火、熠熠曙光照未来”的创作宗旨。


      本剧主创团队汇聚了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电影学院、舞台美术系、舞蹈学院等院系史论研究、编剧、戏剧教育、导演、音响工程、声音制作、舞台美术等专业领域的骨干教师、优秀研究生、本科生。秉持艺术创新的理念,新一代上戏人活用红色校史资源,丰富“未来戏剧学”的内涵,接通历史与当下上戏人的脉息,致敬那段红色记忆。







03什么是

  沉浸式声音剧场


 

 

 

       声音剧场作为一种跨媒介展演形式,弱化了视觉的中心地位,将听觉推至前沿,引导观众从“用眼睛看”转向“用耳朵看”。在听觉戏剧构作中,声响不仅成为舞台调度及画面的主导动机,更构建出独特的声音蒙太奇效果


      多线性声道的编排则为声音剧场营造出激发观众能动性的沉浸式体验,形成“身未动,听先动”的交互模式,旨在突破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延展出类似阅读超文本的“复眼/复耳”观演方式。


      当前,影像剧场中即时拍摄技术的运用已蔚然成风。与之相对,声音剧场采用实时录音、编辑与播放技术,凸显了声音在媒介转换过程中的现场性、物质性及可塑性。以上,通过对剧场媒介的重新装配,使剧场成为一架“闻所未闻”的声景装置。


04 

演职人员名单

05  对话主创Q&A


Q

为什么选择沉浸式声音剧场

来呈现这部校史剧?

 概念/导演

孙晓星

上海戏剧学院

戏剧文学系博士生

中央戏剧学院学士、硕士,天津音乐学院副教授。作品曾受邀参加东京艺术节、京都国际舞台艺术祭、香港艺术节、上海双年展、乌镇戏剧节等。

A从中心论的“综合性艺术”到去中心化的“跨媒介艺术”,从戏剧艺术到剧场艺术的范式转移,以及从文学剧场到视觉剧场,再到听觉剧场,这一系列的变化说得轻巧,其实牵一发而动全局。沉浸式声音剧场《曙光里的上戏》可以说是戏剧、电影、声音、展览、科技的“间性”作品,它不仅是媒介间的融合,更是不同领域间的合作。我们曾熟悉的创作理念、方法及流程,恐怕都要在此被推翻,同时亦步亦趋地摸索出一套新的工作机制。尤为重要的是,团队的成员都怀着从各自原有艺术本体中扩延出来的渴望,所以才能有幸在剧场中相遇,并结下缘分。愿这次“初舞台”的一小步,为将来的一大步打下基础。



Q

沉浸式声音剧场的技术创新是什么?


 声音监制

王旭锋

教授,硕士、博士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公派美国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访问学者、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访问学者。曾任浙江传媒学院影视制作系副主任、录音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声音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会长。

A:《曙光里的上戏》主要通过声音来叙事,作为沉浸式声音剧场,其表现形式上有很强的创新性。因为其表现形式上的创新性,在音响技术的落实上有很大的挑战性。创作中,人声叙事之外,环境声主要营造氛围、带来临场感和真实感,音效呈现真实感和动荡年代特有的声音,音乐推波助澜地渲染情绪。

      除了这些基本功能,充分利用声音元素呈现地域色彩,利用频率均衡展现解放前的音质以及时代色彩,利用底噪营造那个年代的声音质感。这个沉浸式剧场中声音是鲜活的、生动的,具有临场感和沉浸感的。



Q

在今天,如何理解《曙光里的上戏》

里历史中的声音?

 声音导演

及鹏飞

电影导演、编剧,

上海戏剧学院

戏剧与影视学博士

电影叙事学研究方向,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致公党党员。现任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A:1927年,爱情歌舞片《爵士歌王》的上映,标志着世界电影史上首部有声电影的到来,轰动一时。时值97年后的今天,我们首次将先进的电影声音技术及音响设计理念引入上戏红色校史剧,以思政+电影+戏剧形式,创建耳目一新的沉浸式声音剧场,旨在还原与唤起1949年,上戏师生团结一致,不畏生死,爱国护校的红色记忆,赓续上戏红色艺术血脉。


Q

声音剧场里的戏剧表演有何特色


 演员导演/演员

秦子然

上海戏剧学院

戏剧文学系

戏剧教育专业讲师

上戏人类表演学博士、社会表演学硕士、导演系学士,英国埃塞克斯大学东15表演学院表演硕士。

A:舞台表演和电影声音技术是否可以融合?如何更好地融合?这是我们所有人一直不断思考努力的方向。电影声音技术的融合,为戏剧表演带来了不少挑战,但它更是一次有趣的全新尝试,因为我们太想让更多上戏人知晓并铭记住那段不为太多人所知的历史。今天,作为上戏后辈的我们,在历史发生地重现当年的故事,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又无比神圣的事!

       横跨了75年,同一空间下发生的这一切,不正是我们上戏代代相传的红色血脉吗?



Q

这个剧目选择了上戏校史的元素,有何创新之处

校史顾问/编剧/

AI语音制作/配音

顾振辉

上海戏剧学院

戏剧文学系讲师

台湾“清华大学”文学博士,上戏中国话剧史论硕士,中戏戏文系史论批评方向学士。

A:这次作为编剧之一及校史顾问,我深感荣幸。在创作过程中,我主要依据史实对剧本进行完善与丰富,力求使剧情能够符合历史的可能性。同时我也受命用AI原声还原软件制作熊佛西校长台词的音频。这次能够看到十年前被我系统爬梳整理出来的“三国志”,如今成为了一段精彩的“三国演义”。尤其是时隔75年后,他们的故事能被我们所演绎、所传颂,我心里真是感慨万千!十年一晃而过,不少前辈也已作古。我们留不住所有的岁月,岁月也留不住你们,所幸能把你们留在我们的共同的记忆中,代代相传!



Q

可以分享一下本次的创作过程吗?


 编剧/执行制作

吴宙时

上海戏剧学院

戏剧文学系

2021级编剧学理论MA

现在戏文系任职

A:这次剧本创作更像是在做填字游戏,每个部分都凝聚着大家的智慧和心力。内容上,以红色校史为基底,寻找人物原型,注重从“小叙事”的微观视角书写“台尔蒙行动”,真实呈现当年剧校学生的生活状态,还原出那个时代独有的氛围感和生活感。编剧方法上,既有传统的“三一律”,也有叙述体的旁白、独白。我们也尝试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找到与当下的精神链接,让这场跨越75年的心灵对话,和当代上戏师生的情思同频交互。


编剧

董含玥

上海戏剧学院

戏剧文学系

23级戏剧影视编剧MFA

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探·星辰》主创成员,杭州市共青团公益拍摄表彰短片《百年踪迹百年心》主创,话剧《悬崖》联合编剧,第四届上海市学生资助育人晚会编剧。

A走进本剧前,我只知新空间,不识台尔蒙。原来75年前,在这片土地上,有一群同龄人,在满目迷茫的战乱中投身台尔蒙,将勇气与希望献给饱含热泪的生活。一段鲜活的青春就这样在厚重校史的泛黄卷页中生出藤蔓,将勇气与热血输送给近百年后的我们。百年变局下风声呼啸,我们有时会在巨变与惶惑之中迷失方向。但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如果前路茫茫,不妨回头从历史里寻一剂药方。祝愿我们都能以心为引,以梦为马,以汗为泉,步履铿锵。



更多演职人员

简介

沈伟民

(饰演 林杨)

戏剧文学系

24级戏剧教育MFA

玛伊迪丽·麦合木提 

(饰演 讲解员/金兰慧)

戏剧文学系

22级戏剧教育专业本科生

杨帆

(饰演 讲解员/关思媛)

戏剧文学系

23级戏剧教育MFA

佟德宁

(饰演 徐平)

戏剧文学系

23级戏剧教育专业本科生

李淏杨

(饰演 讲解员/徐平)

戏剧文学系

24级社会表演学MFA

仁庆坚参

(饰演 戎成善)

戏剧文学系

22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生

郭宏家

(饰演 讲解员/戎成善)

戏剧文学系

24级戏剧教育MFA

唐歆冉

(饰演 金兰慧)

戏剧文学系

22级戏剧学专业本科生

肖飒

(舞台监督

戏剧文学系

23级中国话剧史论MA

卞光耀

(动作指导

舞蹈学院

21级舞蹈编导专业本科生

叶士华

(音响设计)

电影学院23级

影视摄制与录音专业MFA

郭栩然

(音乐编辑)

电影学院23级

影视摄制与录音专业MFA

范家炜

(音响技术)


康家玮

(舞美设计)

舞台美术系

胡钧颐

(灯光设计)

舞台美术系

22级灯光设计MFA

赵鑫儿

(人物造型设计)

舞台美术系23级

舞台人物造型设计MFA



06 

排练直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7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

9/28(试演场)

18:00   20:00

9/29

12:00   14:00   16:30   19:00


   (因需佩戴耳机方能达到最佳体验效果,每场观众限30人,目前部分场次开放,须至“青春上戏”预约)


演出地点

上海戏剧学院华山路校区新实验空间剧场


出品单位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支持单位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图文:《曙光里的上戏》剧组

审核:陈军 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