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服务季 | 从0到1的海外申博全攻略

发布者:戏文系发布时间:2025-04-24浏览次数:10


Hey,戏剧文学系的造梦者们!✨ 是否想过在莎士比亚的故乡研究戏剧理论,或是在百老汇的隔壁拆解剧本结构?🤔 海外博士申请不是“神仙打架”,而是“精准拆解学术盲盒”!🎓🌍


这篇推文就是你通往“学术高光时刻”的通关秘籍——从选校“黄金公式”到套磁“心动话术”,从文书撰写到面试打磨……🛠️ 拆解申请全流程!来自师哥师姐的这篇“干货浓度100%”的攻略,正在后台等你查收——


分享人:刘铭 22级艺术理论与美学MA


【博士录取院校: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


一、雅思备考:

放下焦虑,科学备考才是王道


1. 备考过程

时间准备:雅思的备考时间根据个人情况而定,短则1月,长则半年甚至一年。我的英语六级为503,备考月4个月后雅思总分7,大家可以做个参考,一定好留存充足的备考时间。


听读先行:前2个月主攻听读,每天精听、精读雅思原题,个人认为粗听、粗读效果甚微。


说写突破:后2个月每天写1篇作文+录音回答3道口语题,强迫自己用简单句表达复杂观点。(建议口语不好的找专业的老师辅导,比自己准备效果要好很多)。

2. 血泪教训:这些细节可能让你前功尽弃


小分陷阱:在申请时要注意学校是否有小分要求,部分学校可能会要求小分。


小语种隐形门槛:欧洲国家的英语项目虽不强制要求当地语言,但导师可能默认你需在入学前掌握基础日常用语;有些文科项目可能既要求英语又要求小语种,不想学小语种的话尽量避开。


文理科差异:文科相对理科雅思要求较高。(我们较关注的戏剧、电影有时会被分在文学院)建议冲7分,最少6.5。

二、套磁:匹配比优秀更重要

1. 研究方向契合度:套磁成功的命门

看导师近5年论文,锁定他正在攻关的细分领域;看他指导的博士生论文(如学校官网),摸清研究方向偏好;看项目资金页面,判断课题组是否有新项目需要人手。

2. 套磁信的正确打开方式

套磁公式:

第一段:自我介绍,比如你的学校、专业、发表论文、做过的课题、研究方向、雅思成绩;(如果内容太多可以分两段)。


第二段:表示你了解并对导师的方向感兴趣。比如TA曾写了什么论文、提出了什么观点你很认同。介绍你的研究计划,展现你们方向的契合。


第三段:抛出具体合作可能性,并寻求面试机会。


3. 是否带研究计划套磁

情况一:目标明确——直接附上研究计划,但务必确保与导师方向强相关。可精读导师近5年论文,在研究计划中设计一个“延伸课题”,既展示独立思考,又降低导师指导成本。


情况二:方向模糊——在套磁信中列出2-3个备选方向,请导师建议。例如:“我对A和B领域交叉研究感兴趣,不知您是否认为其中某一方向更适合当前团队需求?”

注意细节:不要把导师的名字、学校名字拼错,并且国外导师重名情况很多,一定要看好联系的是否是你的目标导师。

三、面试:一场平等的学术对话


1. 高频问题清单

研究动机:“你的研究背景如何支撑这个课题?”(结合具体案例,而非空谈兴趣)

研究方向:具体描述你的RP内容。

未来规划:“博士期间打算如何规划你的研究?”

2. 双向选择:你也在面试导师

警惕危险信号:导师回避讨论研究计划细节;

暗示可能需要延迟毕业;团队近5年无博士生完成学位。

2. 英语急救指南

翻译软件备选:可寻找实时翻译软件作为辅助,但不要依赖软件,我面试的时候软件出现了BUG就没能用上。

四、CSC(国家留学基金委)申请


1、免学费≠全奖

欧洲公立学校虽免学费,但文科博士多为“自筹经费”,需通过CSC、校奖或兼职覆盖生活费。

2、 文科生的现实挑战

名额竞争:CSC人文艺术类资助比例相对较少,且偏好国家战略相关课题。


双保险策略:寻找申请校内或区域性奖学金。


提前布局:在研究计划中预留与国内机构的合作空间(方便未来申请联合资助)。


3、国家政策风向标

紧扣国家战略:参考当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派简章》,寻找CSC优先支持的方向;

五、终极避坑指南:这些细节能救你的申请


1. 时间线管理:时间线就是生命线

经验教训:很多同学因记错截止时间(误记成北京时间24点,实际是欧洲时间17点),材料未提交成功;


2. 研究热点:跨越中外的学术信息差

文科生的致命误区:用国内学术框架套海外课题。


破解方法:

追踪海外顶刊热点;

分析目标导师的基金项目(欧洲研究委员会ERC官网可查);加入国际学术社群(如“Humanities PhD Forum”等)。

3. 心态自救:你不是孤军奋战

时差式孤独:当国内同学秋招上岸时,你可能还在改第8版研究计划,这种焦虑我深有体会。


4. 我的应对方法:

制定颗粒化计划:将大目标拆解为每日任务(例:周一读3篇导师论文+周二写套磁信初稿);

寻找同频战友:通过小红书、豆瓣“博士申请互助组”结对监督;

允许阶段性休息:设定每周半天“放空日”。


六、博士申请是认清自我的镜子


回望这段历程,最深的感悟是:


“申请的本质,是不断剥离虚荣心、触摸真实学术热情的过程。那些为了改RP啃下的晦涩理论、面试前对着镜子练习的口语、深夜刷邮箱时冰凉的指尖,最终都化作了面对未知的底气。

愿每一个追梦的你,在学术的旷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篝火。





  分享人:张慧怡 22级中国戏曲史论MA

申请情况:共申请4所,美国3所,英国1所。

【Offer: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 

英国利兹大学 】


一、前期准备——CV & 选校


 1. CV 

CV是申博的重要材料之一,也是申请初期的必备资料。CV相较resume更加有机会凸显申请者的学术能力和学术经验,尤其在人文社科领域,重点应放在科研经历的展示上。科研项目的积累越丰富,越能在CV中体现出你对学术的投入和潜力。网络上有许多CV的模板资源,也可以参考各大高校官网提供的格式范本。

 2. 选校策略(信息战) 

我的选校逻辑是:导师匹配度 > 项目经费支持> 国家

- 导师匹配度:初期可以通过信息检索,筛选研究方向相符的导师,再反向查找所在学校。

- 美国:截止日期大多集中在11月中旬至12月初 

- 英国:截止日期较晚,通常到次年1月-3月

- 欧洲:基本全年可申请,重点关注CSC提名时间节点 

- 澳洲:截止日期较早,通常为9月前,且申请时必须已有硕士毕业证 

可根据个人时间安排和项目特点进行筛选。


3. 套磁


我本人是建议在申请前套磁的,尽管一些学校官网表明不需要。


提前联系老师会帮助你筛选进一步信息。大多数学校鼓励申请人将自己的Poi(Professor of Interest)写进申请材料里,而且可以一手掌握老师的招生信息,避免浪费时间。(如:我曾经套磁过两名澳洲教授,一名告知名额已满建议第二年;一名告知已经退休不带学生;还有导师回复了pre-doc的名额和申请时间,这些都是学校官网看不到的)。套磁信的数量取决于本身的研究方向和个人精力。

*英国举例:可以从QS排名和地理位置以及熟悉程度来考虑。英国有很多著名的学校,且师资力量和培养体系都相当完善,不同学校的学术风格和传统不同,可以在初期根据喜好进行信息收集。


英国的博士生项目:英国普遍采用强导师制(也有例外),通常大导师会提名一名或多名小导师,共同培养一名博士生,因此套磁非常关键。

一旦建立联系,拿到面试机会的概率较高。 

英国PhD学制为三年,无需修课,从入学起即进入研究阶段,但需要在第一年通过资格答辩后,才正式成为PhD Candidate,否则需要继续重修一年或者退出项目。


 我的流程:

10月套磁 → 11月 非正式面试 → 1月 正式面世 → 第三天收到offer

具体步骤如下:

1. 前期准备:认真阅读导师论文,了解其今年研究方向,以及是否有经费支持、目前是否招人。

2. 套磁信:简洁介绍自己、研究兴趣及与导师的匹配度,附简历(研究计划可不附) 。

3. 等待回复:一般1-2周内回复,若3周未回可适度跟进。

4. 非正式面试:有意向的导师会主动提出会面,讨论研究计划并给予修改建议(有的神仙导师会帮你改研究计划) 。

5. 网申阶段:根据学校官网流程提交申请,同时需了解奖学金情况。 

 - 英国的多数奖学金面向本国学生,国际学生竞争激烈 。

- 可查找是否有导师自带经费支持或配合CSC项目。

- 人文社科领域也有诸多外部基金支持,需要自己去找。

6. 正式面试准备:研究计划要背得滚瓜烂熟,老师可能会细致提问。 

- 我的经历是面试结束当天教授就口头给了offer,英国的教授决定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

二、文书准备

文书部分可选择专业机构协助,也可以DIY。建议RP初稿由自己撰写,这样更符合个人表达,再请中介或老师润色修改。每所学校的文书要求不同,建议提前准备好多个版本以便调整。通常分为CV、Research proposal(RP)、Personal statement、Statement of Purpose、Writing sample等等几类。可具体查看学校要求来做准备。

 三、推荐信

- 英美多数学校要求推荐人通过预留邮箱的邮件点击登录学校系统上传推荐信,(利兹大学需使用有学校后缀的邮箱上传),且需要推荐人填一份表格进行简单的背调。这个过程相对繁琐。

- 一般需要三封,推荐信不齐,网申即视为未完成。

- 建议选择熟悉申请者不同阶段的老师或导师,如本硕阶段导师、实习期间的指导人等。(推荐信在有些学校的申请中是筛选的第一标准。)

- 一定要留出充足时间联系推荐人,毕竟教授都很忙,所以尽量预留时间避免焦虑。

四、面试经验

常见问题:- 你的研究计划具体研究什么? 

- 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 

- 为什么读博士学位? 

- 你用了哪些理论?

 我的“翻车”经历 :

面试中被大导问到为何RP选用葛兰西的理论,我在解释时突然忘记具体人名该怎么发音了,当时已经非常慌张了,舌头打结。结果我的二导恰好是意大利人,于是用完美的弹舌音纠正我的错误发音,借此机会正好追问我对该理论具体了解了多少…… 


教训:RP里提到的任何一个术语、概念、理论,都要准备好详尽的解释!

五、被拒情况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是我的两所梦校,但都没进waiting list,直接被拒。

-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对加州有滤镜,我的Poi(意向导师)也是近年非常活跃的教授,但后面了解到该校的博士生门槛很高,偏好985/211背景。所以选校要理性。

- 芝加哥大学:从熟悉的老师得知的这所学校,且和意向导师的方向非常契合,但又是最早被拒的一所,估计是未通过committee筛选,不确定今年的筛选标准。

 六、补充信息


美国近年大面积削减经费支持,是各国博士生项目缩招的主要原因。申请过程中保持信心最重要,不要被一两封拒信打击,风会带我们去到我们该去的地方。



如果你也在准备申请或已经在路上,希望我们的经验能为你提供一些实用信息。

祝大家申请顺利!












图、文:刘铭  张慧怡

责编:刘莹莹 管润青

审核: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