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企拓岗
聚焦AI与VR时代的
就业新机遇
2025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汇区“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进行调研。“模速空间”是上海市打造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已入驻企业100余家。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说:“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我们正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正是年轻一代展示才华、大显身手的好时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寄希望于年轻人。”
01
走进AI驱动的内容创作新领域
——参访上海中天新辰影视科技有限公司
探索“AI+”就业新机遇
不久前,由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党总支主办,“戏文+”创新创业学社承办的“访企拓岗之新质生产力空间考察”系列活动,首先走进的正是位于徐汇区“模速空间”的上海中天新辰影视科技有限公司。本次访企拓岗瞄准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等新兴科技领域中内容创作与策划方面的新发展机遇,走访了在这些赛道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上海中天新辰总经理高翰、产品技术总监王竞一、编剧总监许小鼓对上戏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带领大家参观充满创新活力的“模速空间”。



在交流环节中,总经理高翰详细介绍了中天新辰从传统影视制作公司向“AI+内容”战略高地转型的决心与实践,重点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文化创作大模型”。公司的核心理念是:AI并非创作者的替代品,而是强大的“职业杠杆”和高效的“辅助者”,它的普及反而催生了对既懂内容创作规律又理解AI交互逻辑的新型人才的需求。

技术层面,产品技术总监王竞一老师介绍了模型从数据清洗、预训练、指令微调(Instruction Fine-tuning)到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等关键研发阶段,并强调该模型专注于解决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具体“垂类问题”,如剧本创作、小说撰写、甚至游戏设计等。这些应用场景直接关联到戏文系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例如利用AI工具进行故事概念开发、情节拓展、世界观构建,或担任AI生成内容质量评估与优化师。

编剧总监许小鼓表示,尽管AI能够处理大量效率型工作,但核心的创意构思、审美判断以及故事内核的把握,仍是人类创作者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在AI时代,戏文专业学生所具备的扎实的文字功底、深刻的文本理解能力、强大的逻辑构建能力以及细腻的情感洞察力,恰恰是驾驭AI、使其服务于高质量内容创作的关键素质,因而具有独特的市场价值。 新兴的“提示词工程师”(Prompt Engineer)岗位,需要具备优秀文学素养和沟通能力的人才来有效引导、训练和优化AI。


最后,戏文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陈莹老师表示,AI工具的应用意在把创作者从繁冗、重复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得以更专注于高层次的艺术构思与表达。这意味着戏文系学生的职业道路面临转型升级与拓展新领域的契机。她期待双方在“AI+内容”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既为戏文学子专业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持续赋能,也为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精准输送具备艺术底蕴与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02
穿越时空的文化沉浸
——体验敦煌主题VR项目
发掘交互叙事新岗位
当天下午,师生们将目光投向了虚拟现实(VR)这一新兴媒介,来到了虹口区的曜时空VR影乐园,通过沉浸式体验,发掘戏文专业人才在VR内容创作、叙事设计、交互策划等领域的职业发展潜力。

曜时空VR影乐园项目被央视报道
首先,体验中心的技术人员首先向师生们介绍VR技术的核心原理及其在文旅融合、互动娱乐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并初步探讨了这些领域对创意内容人才,特别是擅长故事构建与用户体验设计的专业人才的需求。
随后,师生们佩戴上专业的VR设备,瞬间“穿越”至流光溢彩的敦煌石窟之中。高分辨率的虚拟环境逼真还原了大漠戈壁的艺术细节和壮阔风貌,结合精准的空间音效,营造出极强的临场感。参与者不仅能够以全新的视角近距离“欣赏”这些国宝级文物,还能在精心设计的交互环节中,体验虚拟行走、探索,甚至与虚拟元素互动,完成一段融合历史与传说的叙事旅程。

交流讨论环节,上海元语宙数字科技公司负责人侯曙光介绍公司VR项目情况,师生们围绕VR技术、VR叙事的独特性、交互设计的挑战、文化IP的数字化转型策略以及沉浸式体验的商业前景等展开了积极讨论,共同探索戏文专业学生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例如VR体验设计师、交互式剧本作家、文化遗产数字化内容策划师等具体岗位方向。
此次对于新质生产力生空间考察为学生拓展了就业视野;与行业先锋的直接对话和对新型媒介的体验,也激发了同学们的职业想象,为他们未来在科技与文化交融领域内进行职业规划和岗位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实践依据与方向指引。希望戏文学子拥抱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在行业新赛道展示才华、大显身手。
文字:乔伊健
图片、排版:宋佑卿
责编:刘莹莹 管润青
审核:方军 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