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戏文系本科生宋可凡被“西藏专招”项目录取

发布者:戏文系发布时间:2025-07-09浏览次数:10


有那么一群人,

用青春的足迹追寻梦想,

以奋进的姿态书写西部故事。

他们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像点点星光,汇聚成璀璨的银河。


本期“西藏专招”计划专访

最美奔赴者——2023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本科生宋可凡

让我们与他一起,

在最美的青春遇上最美的西部!



01

个人简介

宋可凡,男,山东济宁人,中共党员。上海戏剧学院2023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本科生。曾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戏剧学院大学生年度人物等多项荣誉,并多次荣获上海戏剧学院专业奖学金、综合奖学金及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等荣誉。毕业后,他选择前往祖国的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进行为期五年的基层服务工作。



02

青春面对面  专访Q&A

(图右一为宋可凡同学)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Q1:请问您在毕业之际选择前往西藏就业的契机是什么?


A1:起初,我在毕业去向的选择上也曾有过迷茫和徘徊的时刻,在就业与继续深造的分岔路上举棋不定。那时,我怀着有些纠结的心情参加了考研,最终以2分之差与我所报考院校的复试失之交臂。


考研失利并没有使我一蹶不振,反而使我最终抛却疑虑,下定决心走上择业之路。就在此时,“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响亮而充满激情的口号,不断地映入眼帘,使我萌生了前往西部地区服务基层、奉献青春、实现人生价值的想法。几个月前,我有幸参加了在学校红楼举办的招录宣讲会。前辈们在美丽的雪域高原投身基层服务的光辉事迹,和他们那可亲可敬的高尚品格,都深深打动了我。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深知这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便毅然提交了报名材料,将自己奔赴西部的愿望付诸行动。


身边的“你们”是我最大的动力

Q2:身边人对您的这一选择抱有怎样的态度?自己又有着怎样的的心路历程?


A2:父母、老师和亲朋好友们都十分支持我的这一选择,并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能够到西部地区去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支持和鼓励的声音,是我坚定决心继续前行的动力。


于我自己而言,奔赴雪域高原其实也是我长久以来的心愿。考入上戏后,我首度参与校内剧组实践,便是与表演系17级西藏班合作,排演实习大戏《格桑罗布与卓玛次仁》——该剧是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西藏版”本土化改编。那时,我不仅收获了许多关于演出制作与舞台管理的实践经验,更被闪耀着独特魅力的西藏文化和藏族师哥师姐们的热情、纯朴和灵性所深深感染。如今,我即将以投身基层工作的方式与这片向往中的土地再续前缘,内心充满了感恩与期待。


(图/《格卓》演出合照)

上戏赠予我的......

Q3:您认为在上戏的学习生活经历为你的职业选择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帮助?


A3:我在上戏共度过了六年的学习生涯,前四年就读于创意学院(现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的艺术管理专业,后两年在戏文系攻读第二学士学位。六年间,在专业技能上,母校上戏给我以理论上的深厚滋养、实践上的充分磨砺,使我得以练就工作所需的各项能力和本领;而在人文素养方面,上戏则以充分的人文关怀和温情哺育,使我将红楼金字当中“学艺先做人”的道理铭记于心,并贯彻在我的人生选择当中,自觉追求人生道路上的“至善至美”。在择业这个人生岔路口上,这是上戏给予我的“底气”和指引。


憧憬与期待

Q4:对于即将投身的西部工作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期待?


A4:今年五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中说:“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一名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党员,能够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奔赴高原、奉献青春,我心中充满了光荣的使命感。我将始终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切实发挥作用、贯彻初心使命,在实践中锤炼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母校,我想对您说......

Q5:奔赴之际,有哪些想要对母校上戏说的话?


A5:“人类的精神,像那灿烂的明珠在这里闪光!”

六年岁月匆匆而过,

校歌声仍然萦绕耳边,

分别的时刻却已悄然来到。

道一声“晚安上戏”,

为我们未来的重逢埋下伏笔。

我将牢记毕业典礼上的庄严宣誓:

“今天我为上戏自豪,明天上戏为我骄傲。”

——最后,预祝母校上戏80周年生日快乐!



近年来,我系多名优秀毕业生奔赴基层就业,以笃行实干诠释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铮铮誓言。2021届本科生党员王倩文、2024届本科生党员孔喆积极投身于“三支一扶”,分别服务于上海市宝山区庙行镇党政办、上海市嘉定区徐行镇人民政府党群工作办公室;2024届本科生党员姚天悦毕业后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以实干书写担当,将“小我”融入基层发展的壮阔征程中。在他们身上,我们见证了新时代中国青年与祖国同频共振的壮美诗篇,触摸到了强国征程上最澎湃的青春脉动。



部分文图由本人提供

排版/编辑|管润青

责任编辑|管润青 刘莹莹

审      核|陈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