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编剧学”系列讲座回顾 | 走进真实——编剧不能忽视的能力

发布者:戏文系发布时间:2025-10-23浏览次数:10


Lecture





2025年10月17日下午,由教务处、戏剧文学系联合主办的“中国编剧学”系列讲座之“走进真实——编剧不能忽视的能力”主题讲座,在华山路校区红楼201教室举行。讲座特邀云南艺术学院副院长、戏剧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一级编剧杨军教授担任主讲,戏文系朱锦华教授主持。


杨军老师讲述了自己两度来上戏学习的情缘和收获,并结合丰富的创作经历,对不同风格作品的理解与实践,同大家深入探讨了“如何让戏剧更真实,如何把握戏剧真实的力量”这一命题。通过多年教学与创作的双重观察,她深刻指出当前国内很多戏剧创作中有一个普遍而关键的症结:“不够真实”。

杨军老师认为,戏剧虽然被戏称是“造假”的艺术,但不代表不需要真实。造成“不真实感”至少包括:对社会历史再现不真实,塑造的人物和情感不真实,事件逻辑规律不真实,思想不真实四个方面


关于“历史不真实”,杨军老师首先举例她创作的民族史诗话剧《澜沧水长》,为了再现70多年前边疆民族地区复杂而尖锐斗争,她不是用结果导论去简化历史,而是将自己、将今天的时代追问,放回到那个特殊的历史情境下,找到与各民族群众同频共振的真实情感。作者投入生命情感去看待历史,将过去的事件讲成对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的当代故事,这就是情感真实的作用。

杨老师在讲到当前青年编剧中比较普遍的“写人不真实”的问题,她说:为什么会出现构思提纲做好了,矛盾冲突设置好了,戏没有写好?这当中编剧对人性不够了解成为主要原因。她举例指导学生习作中的案例,生动地说明了写一场暗流涌动的家庭矛盾,比直接摔盘子吵架要更真实动人。编剧在重视编剧技巧训练的同时,同样应该重视生活,要从对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物重新认识,认识他人的同时也是认识自己。尊重每一个人,学会观察、聆听和反思,了解人和人性的真相。


当讲到戏剧的“逻辑不真实”的问题,杨老师为了怕大家误以为编剧不可以改造生活现实,举例喻荣军创作的话剧《资本·论》,这个戏从上海话剧中心一个真实的小演员面临市场竞争和生存危机说起,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当代生活切入,但却逐步走向了一个关于资本运作改变世界和命运的传奇。整个戏大胆虚构、甚至荒诞,非常的“不真实”。但是作者参透《资本论》原理,思考资本带给人们的价值和迷失的双重作用,又展现得非常充分,有一种发人深省的真实力量。所以故事、事件可以不是真实的生活,但如果编剧有非常强的叙事逻辑能力,在虚构的情节里揭示世界和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这样假的故事也会有真实的力量。

关于“思想真实”的问题,杨军老师指出,这是编剧藏在作品中的哲思。她举例自己多年前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滇剧《水莽草》,这是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用一株“有毒的水莽草”将婆媳关系的老题材,推向了检验人性的新寓言。对比同样具有揭示人性真相寓言感的电影《狗镇》,她认为文学艺术作品的作用,在揭示人性和世界的真相后,还需要指引观众和人类,走向哪里?滇剧《水莽草》的哲思是让人们在不可解的矛盾关系中看到温情和善良同在。这是艺术真实对生活真实的升华和提纯,这也是戏剧艺术高于生活的价值所在。


讲座最后,杨军老师还对现场同学们提出的关于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思考和疑问,以及对当下的一些戏剧作品的探讨,做出了回应交流,对学习编剧的同学们做出了鼓励和期望。


主讲人简介



杨军,一级编剧、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现任云南艺术学院副院长、戏剧学院院长,戏剧与影视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教指委委员。兼任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云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另有云南省优秀教师、“省突”人才、“兴滇英才·文化名家”等众多省级荣誉称号。代表作滇剧 《水莽草》 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节·优秀编剧奖”,全国21届曹禺戏剧文学奖(提名),四度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立项,全国巡演160多场,剧本入选中国剧协“中国戏剧百年百部优秀剧作典藏”。另有儿童剧《星际奇遇记》、滇剧《王者江上》 、民族史诗话剧《澜沧水长》、滇剧《一湖春水》获得2017、2018、2020、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和云南艺术基金资助立项。其中话剧《澜沧水长》入选第18届中国戏剧节,四度进京,在全国巡演80多场,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END


///////////////////////


文:25级戏剧影视编剧MFA 牛奕荃

编辑:尤旬

审核:方军 沈亮 陈莹